众所周知,打预防针有些人会发烧,尤其是小孩子。不过,如果小孩发烧超过两天,家长还察觉小孩发烧前会打冷颤,排尿颜色较深,尿尿时也有不舒服的表情,就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儿科医生指出,泌尿道感染在小孩中很常见,可能原因包括先天性结构异常(如膀胱输尿管回流)、便秘、卫生习惯不良(如不常换尿片或女孩清洁屁屁从后往前擦)等导致上行性泌尿道感染,也就是由下往上感染泌尿道。
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症状通常只有发烧,而在大人常见的频尿、疼痛、血尿等,在小孩因不擅表达,所以有赖照顾者的细心观察,并收集尿液检查。
由于泌尿道感染是细菌感染,就必须使用抗生素。按照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两个月到两岁的尿道感染病人,可以经由口服或静脉给药。但若是有菌血症、败血症迹象、免疫不全状况、经口喂食困难或口服效果不佳时,都需要住院治疗。
儿科医生提醒,小于一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感染,就必须住院,因为此时不单纯是尿道感染,也可能是全身细菌感染的一个表现。更何况年纪越小,尿道感染越容易发展成菌血症,细菌很快由泌尿系统跑到全身。
此外,文献有记录,小儿尿道感染高烧若逾39度,很可能是肾盂肾炎;未满24个月小孩的尿道感染,都应当成急性肾盂肾炎来处理,所以年纪越小,处理上要更小心。
治疗泌尿道感染之后还要找出原因,建议凡两个月到两岁小病人第一次得到尿道感染,都要接受超音波及排尿中膀胱输尿管摄影术(VCUG),找出是否有膀胱输尿管逆流,以便后续处理。虽然各方学者对此建议仍有不同意见,但此建议是要防止泌尿道感染复发,预防肾结痂,以避免日后高血压、蛋白尿、肾衰竭甚至洗肾。
整理:苏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