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患者多是60-70岁老人家,有原因不明之贫血,或白血球下降或血小板下降,因为骨髓造血系统无法制造有品质的血球(血球无法正常生长、分化、成熟),而出现周边血球不足的现象。有2~4成的病人会恶化成急性白血病,因此也可称为白血病前期。病程进展很快,病人死亡率高,症状包括贫血、皮下瘀血、牙龈出血、下肢紫斑、淋巴结和脾脏肿大等。
血液肿瘤科主治医生指出,门诊中有老人因只要活动易喘,双脚出现大片出血点,就医检查后发现血液异常,经骨髓检查、铁质染色和染色体分析,证实罹患高危险性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一般上,患上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老人会有以下症状:
■红血球异常会造成贫血,症状包括倦怠、体力变差、疲劳且容易喘。
■白血球异常会使病人容易感染,发烧。
■血小板异常的症状包括出血和瘀血。
治疗方式大略分三种,分别是:支持性疗法、低强度及高强度疗法。
“支持性疗法”指的是适当输血,以免贫血造成体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低强度治疗”包括低剂量化疗或“去甲基化药物”;“高强度治疗”指高剂量化疗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照顾,症状轻微的病人需定期追踪。由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病人因为白血球缺乏,易发生感染,在饮食上忌生食,包括水果也应避免,水必须煮过后喝,甚至洗澡水也应煮过以将感染几率降到最低。另外,保持心情乐观,避免压力也有助于改善病情。
整理:金太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