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独家报导)凭着过去担任雪州大臣所掌握的人脉关系、对雪州选区的实质认识、调兵遣将和带动选战,政治时事评论员陈亚才认同拿督斯里阿兹敏阿里的确是国盟领军雪州选战的不二人选,而夺下雪州政权的说法则言之过早。
国盟主席丹斯里慕尤丁日前透露,国盟委派重任予雪州国盟主席拿督斯里阿兹敏阿里,以确保国盟在来临州选夺下雪州执政权。
陈亚才指出,虽然阿兹敏阿里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落败,但国盟安排竞选主任或候选人要衡量各种因素,目前来说阿兹敏阿里算是最熟悉的人,国盟里没有第2个人选比他更熟悉选战和选区。
至于夺下雪州政权的说法,他认为现阶段一切都是言之过早,不过国盟在雪州身为在野党,的确必须制造一些声音和保持热度,不适宜静悄悄。
须制造声音
他说,各个阵营,尤其作为在野党一定要制造言论,一直讨论到州议会解散,在这期间也能顺势观察一些言论是否被人民接受,选民的反应是如何。
“选民对哪些言论是表现欢迎或拒绝,这都是一种测试,不受欢迎还可以撤换或撤下,若进入选战才说错话,就成为对方攻击的点。”

虽然国盟一直声称能夺下多个议席,他形容这些是心理战术,对团结政府施加压力。
他指出,现阶段反映国盟占优势是马来选区,而不是城市选区或混合选区,像八打灵再也、蒲种这些地区目前不是国盟强势的地方。
“相信国盟会专注于沿海、外围马来占多数的选区。”
3要素影响选举结果
“在州议会解散到进入提名的阶段,各政党开始要公布大选宣言,选票走势会越来越明朗,现在主要是打心理战和宣传战。”

陈亚才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竞选期有3个影响选举结果的主要要素,第一是各政党的论述,主攻什么议题和能不能打动选民;第二是竞选策略能不能占据优势。
“第三是候选人,各政党委任的候选人是旧人,或其他政党过来,或完全新人,候选人在地方上的形象和评价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他说,阿兹敏阿里担任过雪州大臣,有人脉关系和有一定的支持者,但支持者和非支持者可能是相对的,就像第15届全国大选,2届大臣的对垒,阿兹敏阿里宣告落败。
“当时的强强对决,现任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是雪州执政党,所以在人力和资源有优势。”
他说,无论阿兹敏阿里在来届州选准备出来竞选兼竞选总策划人都有他的优势,而执政党的候选人或团结政府有在雪州执政的优势和便利,最终选举成绩依旧回归到上述3个要素。
阿兹敏或征胜算高选区
之前谣传阿兹敏阿里不要上阵雪州选举,后来又传出可能上阵摩立州选区或淡江州选区,陈亚才认为阿兹敏阿里是在试探,要看是否有坚持要他竞选的声音。
“阿兹敏阿里最终是否上阵,都要等到州政府解散或提名才明朗。”
他说,如果阿兹敏阿里不想重复第15届全国大选的强强对决而最终败选的情况,可能会选胜算较高的州选区,妥妥为国盟夺下一席。
相关新闻>>◤6州选举◢ 委阿兹敏领军 慕尤丁:确保国盟夺下雪执权“现阶段也不担保不会再度出现强强对决的画面,两个可能性都存在,如果他要继续硬撼阿米鲁丁,风险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