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3日讯)槟州希盟首次与国阵联手组成团结阵营,以29席对11席打败国盟执政槟城,然而却无法抵挡绿潮席卷11个马来选区。
更令人注目是,根据昨晚州选成绩,在槟州40个州席中,以巫裔为主的朝野政党,事实上赢得了21席,说明巫基政党在槟州的话语权已进一步强化。
以巫裔为主的巫基政党,包括希盟公正党赢7席、诚信党1席,而国盟伊斯兰党赢7席,土团党4席。
同时,州选结果也反映出,希盟国阵的团结阵营依旧守住槟岛大部分江山,不过,绿潮却成功从威省过海来到槟岛浮罗山背插上“青天白月旗”,土团党则成功攻陷直落巴巷。
至于以伊斯兰党及土团党的国盟,政治实力在威省急速膨胀。威省共有21席,当中马来区占11个席,而国盟成功扫走9个马来区,只剩下国阵巫统守住两面“蓝天”;而以行动党及公正党为主的希盟,则横扫7个华裔选区与3个混合选区。
这意味着,绿潮在威省是以9对12席,与希盟及国阵形成分庭抗礼之姿。
在槟岛19个议席方面,14个华人区及1个混合区依旧是希盟“红潮军”的天下,至于4个马来区,希盟与国盟各赢2席。
据了解,此次州选成绩,也显示了有部长的原属巫统选票,已经“转移”到国盟伊党及土团党,而民政党除了峇六拜外并没有“受惠”。这也说明了,为何竞选19席的民政党,在华人区、混合区皆兵败如山倒,唯独在峇六拜只以1889票败北。
而这场州成绩的唯一大赢家民主行动党,依旧扫横所竞选的18个华人区及1个混合区。
希盟及国阵大量丢马来票
绿潮效应及吉打候任大臣沙努西效应,让槟希盟与国阵团结阵营大量失去马来选票!
槟公正党共竞选7个马来区,只赢得1席。值得关注的是,属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政治堡垒区峇东埔属下1国3州,也遭绿潮吞没。
诚信党竞选2个马来区,赢1席输1席。
相反国盟,伊党竞选7个马来区全胜,土团党竞选7个马来区赢4席。
槟州伊党候选人周六晚在传同捷报后,在拍照时也高举右手,模仿沙努西手势。
槟民政19席一败涂地
槟州民政党此次州选共竞选19席,但除了由该党主席拿督刘华才竞选的马来区峇六拜外,皆一败涂地。
民政党共竞选17个华人区、1个混合区及1个马来区。18场仗的成绩皆惨败,一些华人区的成绩更是残不忍睹。
这说明支持国盟的马来票,并没有完全投给民政。
以槟岛混合区的双溪槟榔为例,总选民人数为3万4416人,当中华裔占48.23%、马来选民30.68%,印裔选民20.151%。投票结果显示,在2万4608张选票中,代表行动党守土的林秀琴得票1万6026,几乎是总选票的65%,而民政党吴洑安得票7738,只占总选票的约31%。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威省的混合区武吉丁雅,在2万413张选票中,代表希盟公正党守土的魏晓隆以1万6060票成功守土,占总选票的78%,而代表国盟民政党攻城的峇日星,只得票7353,只占总选票的36%。
随着槟州民政党从2008年全国、2014年大选、2018年大选,以及2023年州选中,连续4届皆吃“蛋”,象征这个曾经一度执政槟州30多年的政党,已走向泡沫化。
一些选区近万人没投票
与2018年全国大选相比,此次州选槟州投票率达72.67%,但一些选区却有近万没有出来投票。
以华裔选区班台惹雅为例,该区总选民人数为2万9890,但周六的选择数据为2万183张,意味着,有9707名选民并没有出来投票。
该选区的成绩 ,也显示代表国盟民政党攻城的胡栋强只得票5519,只占选票约27%,而公正党候选人法米再诺得票1万4116,占选票的69.94%。
火箭伊党大赢家
对于槟州希盟与国阵团结阵营,行动党是最大赢家,而国盟阵营,则为伊斯兰党是最大赢家。
伊党共竞选10席,并在7个马来区取得全胜记录,即本那牙、槟榔东海、柏马当柏浪岸、双溪赖、柏马当巴锡、双溪峇甲及浮罗勿洞。
至于竞选11席的土团党也大有斩获,在竞选7个马来区中赢4席,分别是直落斗哇、诗布朗再也、本南地及直落巴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