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连接马中佛缘的一场因缘际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心见闻◢连接马中佛缘的一场因缘际会

    走入世界,领略古代佛理智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拓片技艺是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传承至现代,让人们依然能从拓片中,领略原件的风貌形态。

    因为一场在本地举办的《中国.》,机缘巧合下,有缘约访中国重庆华岩寺方丈大和尚,以及目前在马进修、促进此次展览、推动中马文化艺术交流的博士,并从他们的叙述中,走入那远古流传至今的世界。

    文化是中国传统碑刻文化当中的一个附属产品。就是将石刻、木雕、青铜器等文物上面的纹理、图像、文字,通过宣纸拓印的技术传承;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拷贝出来,展现出古朴之美的一种古老传统技艺。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将原物直接“打印”下来,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古代“科学记录”的方式之一。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方式记录。

    (也称为拓本或拓版)主要用染料(古代染料多采用墨汁或朱砂),将物件表面上的文字图符,“复制”到轻易、便于携带的纸张上的一种技艺。


    将这种拓印技术,运用到佛教文化当中,以展示、研究和弘扬佛教文化,毕竟碑刻等历史文物都是不可移动的珍贵资产,而善用拓印技术的特点,使其变成了可移动、可交流、可流传的文物。的艺术形式,使古代佛教石刻造像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和欣赏。

    “与佛教相关的、碑刻、匾额、楹联、书法、石刻、绘画和造像非常多,也是非常庞杂的一个体系。我们把这些各种类别的艺术,通过拓印技术传承和保留下来,让佛教文化更便于广泛传播,从而提高佛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认为收藏和展出都有其现实层面的意义。”中国重庆华岩寺方丈大和尚是这些的收藏者,而且前后共收藏了将近20年。

    █道坚大和尚认为,通过拓印技术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各种与佛教相关的珍贵拓片,能让佛教文化更便于广泛传播,从而提高佛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造福众生。

    广传慧心结十方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大和尚透露,大部分的都是自己随缘遇到而收藏的:“当时,有缘遇到珍贵的、稀有的原拓就收藏。目前,我们寺院收藏的差不多有一万多张,应该算是全国(中国)寺庙当中,收藏最多的,而且我们收藏的涉及各种类别,不仅仅局限于佛教,包括书法碑刻、名人都有收藏。我们曾经办过很多不同主题的展,比如曾经在尼泊尔展出的汉画展、汉化或汉代的画像石,以此向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曾办过一次北宋书画家——米芾的书法展。这些都是比较稀有的收藏品,对提高佛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认为它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国佛教音乐整理挖掘、佛教古籍整理研究保护修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佛教慈善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大和尚认为,展可以作为传播佛教文化的途径之一,未来也将陆续在其他国家(比如欧洲)举办展:“除了收藏,华岩寺也保存了很多佛教书籍和社会古籍。这些古籍甚至包括很多真本与善本、古本手抄本,都是非常珍贵的一些典籍。另外,我们也设立了佛教博物馆,其中的收藏品更包括了汉代的画像砖。”

    他认为佛教在未来的传播方式,应该朝向多元化发展。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诠释了深邃的宇宙观、人生观等方法论:“对于当今社会匡正世道人心、提高人伦道德、解决后现代化社会的一些争端和心灵疗愈,我觉得佛教在这方面展现了颇具积极的意义,所以佛教若能通过作为文化载体,把佛教的心理学、哲学和禅修等智慧的运用传播开来,必然能对社会带来很大的贡献。”

    █唐代千佛造像西域歌伎拓片。

    █热爱佛教拓片的刘乐博士说,佛教拓片保留了历史文化印记,仿佛把人带回到当时的朝代,感觉自己穿越了时光。

    穿越时空领略佛教文化魅力

    《中国.》中国策展人博士笑说,自己运气特别好,初来乍到就赶上了马来西亚的卫赛节花车游行。

    曾经拍过《佛教古老智慧》佛教纪录片的他,因缘聚会之下,无心插柳促进了这场我国少有的展:“我跟佛特别有缘,多年来很多艺术和影视作品都跟佛教文化相关。在中国就与师父特别有缘,没想到来到马来西亚,竟然还能有机会将师父珍藏多年的部分(约六十多幅佛教造像)带到这里来展览,促进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能够让大马民众通过,领略佛教文化魅力和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之处,对他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一次人生经验。

    “我们这次挑选出来的60幅都具有不同的代表性,不仅代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像,以及与佛教题材相关的佛像(包括释迦牟尼佛和观音系列等),题材内容相当丰富,也涵盖得比较全面。我们尽可能用比较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多种不同的题材和内容。我个人的感觉是,也许由于地域和区域的局限,很多大马人都没有机会到中国‘身临其境’,观赏这些。在华岩寺的允许下,将带过来,多少能弥补一些大家对佛教艺术的‘空白’。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这次的展览可视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希望未来也能有机会办更多文化交流活动。”

    从个人层面,他也同样热爱:“其对我的意义,是一种艺术上的震撼。我从没想过这些中国不同朝代的艺术家,能通过作品展现出震撼心灵、让人产生愉悦情感的一种美。在我心里,这些都是登峰造极的艺术品。通过中的造像,我能更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背后的故事,对于人生会有一种启发,非常有意义。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印记,可以把你带回到当时的朝代,感觉就像自己已穿越了时空。每个人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感受古代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震撼,可以使我们更了解自我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弥补我们对于佛教文化和艺术认知的空白。”

    他认为中隐含的历史印记,对现代佛教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凡的意义。

    众生共赏飞天神韵

    《北魏双飞天》是博士个人偏爱的之一:“这幅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对‘天女散花’充满想象,进而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其大部分都是造型飘逸、美丽的少女形象,阐述着向佛祖献祭等故事。这些‘飞天’人物各具不同造型,动作姿势都与众不同。此作品是一个‘双飞天’形象,将绸带、丝带腾空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栩栩如生的表情、祥云,通过作品中的小细节展现出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