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枫:我住过劏房


在我早年来吉隆坡工作的前一两年,我曾经住过劏房。所谓的劏房,就是把一间民宅以非法手段划分出更多的房间,以便房东能同一个时候容纳更多的房客。一般而言,房东会利用间隔板,把客厅分多两三个房间出来,然后在每个房间安装冷气、风扇和电灯,提供基本的床褥、橱柜和书桌,让房客有一个窄小的生活环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劏房文化,在马来西亚也不是近这一两年才有的事。一般的住宅其实最多只可以容纳四个房客,可如果在大城市里居住,加上水电费,大概需要给七八百块的租金。有些房客为了降低生活费,才会选择住在劏房里。
我当时所住的劏房,是一间被客厅划分出来的房间。整个单位有五个房客,主人房是有独立厕所的,而剩下的四个房间的房客则需要共享一间厕所。房子的设备其实相当齐全,有洗衣机、晾晒衣服的空间、有设备齐全的厨房、有烹调工具碗筷等,所以生活环境并没有太糟糕。
我居住的房间是有冷气和电插座的,可是在我之前去看房子的时候,房东就告诉我,冷气和电插座的电费另外算。房东把电插座和冷气的电表另外处理计算,所以每个月五百令吉的房租还需要加上他算出来的电费。我很少开冷气,所以这个对我而言没什么。
住在劏房最不舒服的地方,其实是没有窗户的房间。整个房间没有流动的空气,仅靠我头顶的一把吊扇来让人稍微不至于这么窒息。房间的光线也不是很充足,当时房东在客厅里装的是较昏暗的暖色灯管,所以真的对眼睛不友善。我想要在房间里处理办公室的文件,都觉得伤神,后来在书桌上增加了一盏台灯情况也没有比较乐观,毕竟房间不是自然采光,总是欠缺一些。
在劏房的这段期间,每天早上都要比别人更早起,以便可以先使用厕所。房东每个星期会找人来打理卫生间和公共区域,所以卫生间还算是整洁的。由于洗衣机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有些房客会把一个星期的衣服都全丢进洗衣机里,所以在居住的这段期间,洗衣机也曾坏过几次。到后来我无计可施,就把衣服拿去外头的24小时洗衣店去洗。
在劏房里居住了大概半年之后,我真的觉得那里不太适合我继续生活下去。公司也让我转正,给我更好的待遇,就让我不需要因为区区的两百块而委屈自己住在劏房里,而是搬去跟同事们一起住在一个环境更舒适的普通民宅。
正所谓:“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若不是真的是因为经济问题,我想也没有多少人要委屈自己住在劏房里,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可也因为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更加让人珍惜可以住在普通民宅,不需要跟一群陌生人住在一起的幸福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