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新闻视野|人是有选择的 非死路一条







独家报导:陈欣慧
摄影:杨咏惠、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无论是在观众前耀眼开朗的名人,或是大家眼中生活富足的年轻人,人生活着,都会有陷入低谷的时刻。每当又有生命走不出困境,转瞬即逝,都叫人深感心痛、惋惜。

人生总会受点伤,但情绪的忧郁,外人难以感同身受。如果你没亲身经历过,或许可从被抑郁症纠缠一生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名言:“我心中的抑郁就像一只黑犬,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来稍微了解这番心境。
若你正陷入生活的泥淖,或是周围有人急需你来拉他一把,且从国际信念导师兼大马讲师协会总会长吴进益的分享,了解如何注入正面“信念”,遇见觉知的自己,走出人生关卡。

吴进益指出,疗伤的关键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处理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寻找内心的和谐。
他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烦恼无穷无尽也难以预测,有时候决定结果的并非外在因素,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
“我们要回到根本,调整好人生观和信念价值,面对再大的挑战就能跨过去。”
处理过上千个一对一心灵辅导个案的吴进益发现,信念和情绪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把信念比喻为思维框架,它由我们所相信的概念和说法形成,指引及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生活。
拥有正面的信念,将指引我们以正面的态度生活,负面信念则反之,所以造就了信念影响结果的说法。

进修觉知 让“心”休息
吴进益说,一念一世界,“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离不开地位、财富、权势、学历等,我们早上一睁眼,就开始和外界攀比、去追求荣耀,造成心无法平静下来,导致迷失自我。”
他指出,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就要先了解生命的真相——变化莫测。
“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任何事情的形成都是因缘和合,当你有想获得的事情,原理上,我们只要去整合那件事所需的资源和因缘,事情就成了。”
他建议大众练习“静心”,即一觉醒来什么事都不干,先闭眼静坐15分钟,把专注力放在呼吸上。
“过程中,你会发现念头会不由自主地往外跑,想着工作或家事,就连15分钟也没办法专注,这才意识到内心原来如此混乱。”
他继说,我们可以放任心念漫游,但需要建立“觉知”,把心呼唤回来,再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随着延长静心的时间,我们便能逐渐修炼觉知力。
他举例,若一个人过马路不注意车流,反而是在看手机,代表他没有意识到内心应有的“觉知”主观状态,即:我知道我在过马路,应该注意“安全”。

“我们需要把“觉知”提升到一种程度,即使在睁着眼、行住坐卧或与人交流,都能保持觉知力,就可以管理好情绪。”
他说,一旦具备了觉知力,就会有能力一一面对、回应和进行生活的决定、提问及情反应,甚至跨越人生的种种挑战。

要“升级”心,则可以通过上课及学习,来寻找及实践最适合现下生活的方式。
做个称职陪伴者 携手疗伤
当身边人有负面想法,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吴进益提及,这个阶段的低潮者极度排斥来自外界的积极建议,因此强灌心灵鸡汤未必有效,反倒引起反感。
他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只是“陪伴”,要是让当事人独处,他们会不断地钻牛角尖。
“当有人陪伴在侧,至少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待他们缓一缓,冷静下来后,我们才慢慢接近对方,在他们愿意沟通时开始引导。”

吴进益建议,若无法24小时相伴左右,可首选晚上时进行陪伴,因为心理研究显示,下雨天或夜晚更易让人触景伤情,低潮者在这两个时段的情绪反应和波动更为显著。
“我们做心理治疗时,也会借助光的力量,营造光明的环境,使人更加积极。”
吴进益老师给忧郁者的小建议:
1. 多进行户外运动,多巴胺让人更开朗。
2. 多助人,不执着自我。
3. 睡前记录值得感恩的3间事,本自具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