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要先对味精做一番解释。大众对于“味精”的理解,通常是指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但MSG其实只是多种“增味剂”中的其中一种。一般上,我们在酱油和调味料上看到的,还有另外两个常见的增味剂,分别是肌苷酸钠(Disodium 5 Inosinate)和鸟苷酸钠(Disodium 5 Guanylate)。
它们一样可以增添食物的风味,一样都是某一种氨基酸再加盐,所以如果把所有增味剂都理解为广义的味精,可以避开很多“消费陷阱”。
比如有些标榜“无添加味精”或“NO MSG”的调味料,大家看到就以为没有额外增味了,但其实它只不过没有添加MSG这一种“味精”而已。
没有添加味精的酱油,基本上就属于酿造的,酿造就需要花很多时间。然而,市场上也有标榜“酿造120天”,结果食品成分表中,还是有MSG、肌苷酸纳、鸟苷酸钠3种增味剂的酱油。
那一种酱油,如果排除其虚假宣传的做法,那就很可能是用了部分(通常是小部分)的酿造酱油和调味酱油混合而成。
因此,要分辨是不是纯酿造,只有学会看食品成分表中有没有增味剂,还有吃过才知道。
少亦是多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没有添加增味剂的那种,因为味道比较细致,风味也比较丰富,而有味精的那种,味道就比较“单调”。
啥?什么意思?有3种增味剂的,味道还比较单调?
是的,这是因为酱油在酿造过程中,酵素会分解黄豆中的蛋白质,形成各种胺基酸。不同的胺基酸和盐的组合,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鲜味(Umami),所以这里面的味道不会只有3种罢了,只会更多。因此,纯酿造酱油的味道会有更丰富的变化。
然而,我把味精指出来,并不是说味精不好不可以吃。味精没有好不好问题,有问题的,是过度依赖味精,把口味“养”到太重而已,而重口味跟所有慢性病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也提醒大家不要去迷信用什么来代替味精的做法,因为那些可以代替的,其实里面的鲜味来源也都是氨基酸。
再者,如果以为天然的比较好,就吃多多,养成重口味,最后身体一样会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