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宵节了,趁喜庆的农历新年还没结束,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有龙字的中药吧!来自吉隆坡同善中医部主任医师孙墨春中医,为大家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中药--龙须。

或许你不知道,“龙须”其实就是玉米须的俗称,又叫玉麦须、玉米胡子、玉米穗丝,是玉米雌花的花柱。玉米须,性甘,淡,平,归肾、膀胱、肝、胆经,具有利尿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水肿尿少,湿热黄疸,头晕目昏。早在明代《滇南本草》中就记载,玉米须“性微温,味甜,入阳明胃经,具有宽肠下气之效”,如今,玉米须已被《中国药典》收录。
孙中医指出,在临床应用上,龙须有清肝利胆、退黄排石的功效,能用于治疗湿热邪气引起的黄疸等。治疗湿热阳黄,可单味大剂量煎汤服用,也可与金钱草、郁金、茵陈等配伍。治疗寒湿黄疸,可与附子、干姜、茵陈蒿等药同用。此外,龙须能用于治疗水湿邪气停聚蓄积引起的水肿、尿少、小便不畅等,可单用龙须大剂量煎服,或与泽泻、冬瓜皮、赤小豆等药同用;如果水肿并有脾虚者,常与白术、茯苓、黄芪等配伍。

食疗配方授予你
擅长以传统中医治疗各种肿瘤及肝硬化等疾病的孙中医透露,龙须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鲜品加倍。一般服药与进食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孙中医指出,龙须非常适合用于药膳,以下是孙中医介绍给大家的食疗配方。
龙须红糖(姜)茶
将30~60克新鲜干净的玉米须和适量红糖加入1公升的水中,小火熬煮约15分钟,放凉后可代茶服用,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冰块。
功效:适合咳嗽、产后腹痛以及牙龈出血的患者服用;气虚者可加入适量黄芪;若有寒湿或有阳虚者,可加入适量生姜或姜皮,有益于身体健康。
龙须薏米祛湿茶
材料:龙须30~60克,薏仁20克,赤小豆15克,冬瓜10克
做法:将全部材料和适量水一起小火熬煮约15分钟,放凉后可代茶服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尤适宜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有三高者。
做法:将龙须和鸡蛋分别洗净,加水同煮,蛋熟后去皮,复煮片刻,吃蛋喝汤。
功效:具有平肝清热、利尿祛湿之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患者。
椰子龙须排骨汤
材料:椰子1粒,玉米2根(留须),鲜淮山100克,排骨350克,食盐适量
做法:
1)玉米、鲜淮山洗净切块,龙须洗净备用。排骨斩件,洗净焯水,椰子起肉切块,椰子水留起备用。
2)锅内加水煮沸,放入玉米、龙须、鲜淮山、排骨及椰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后,再加入椰子水煲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补虚益气、清凉滋润及利尿祛湿等作用,有助脾胃虚弱而虚不受补、食欲不佳与便溏的人群。
龙宫龙须冬瓜煲排骨汤
材料:龙宫果80克,干品龙须30克(鲜品60克),冬瓜300~500克,猪排骨300~5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材料清洗干净,冬瓜连皮切大块,新鲜龙宫果去皮,龙须装入汤料袋内,袋口扎紧。
2)猪排骨斩段后氽水,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左右(约9碗水分量),大火煮沸后再改小火慢熬2小时左右,加入适量食盐调味。
功效:具有祛暑化湿,清胃健脾,利咽止咳,利水消肿。大马多湿热,故适合大多数人群食用,也可用于咽喉肿痛、咳喘等辅助治疗。虚寒体质者慎用。
(附:龙宫果为本地特色水果,味甘,微苦、微酸,性凉。具有清胃热、助消化、利咽止痛、止咳平喘、清热解暑作用;另有研究显示,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