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造句,不少都是比喻,往往没有现实生活的实质意义。白居易的《杨柳枝》所说,正是一例:“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此处的万万枝,当然不可能是肉眼点算所及的总额,而是纯属诗人笔下的夸张。
那么,前不久首相安华所言,如果地方政府砍伐一棵树,必须种植100棵树代替呢?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把这一切当真,出席全国绿色城市论坛(GUF)2024闭幕典礼暨国家景观日颁奖仪式,不忘重提此事,强调“政策非常明确”云云。





设想每一棵树占地10平方公尺,要种100棵,累积1000平方公尺。已知一个篮球场的标准面积等于420平方,据此推算,栽种100棵树,需要至少两个篮球场。那么,请问在座各位,可能吗?
何况,绿树急速的消失,不在于零零星星三两棵树不见了,而是一片片森林遽然化为乌有。森林监督组织(RimbaWatch)警告,320万公顷的天然森林,相当于彭亨土地那样的幅员,或将流失。
年度报告《马来西亚雨林状况》同时揭露,240万公顷的林地,或是相当于柔佛和森美兰两州的面积总和,也可能翻为种植。如此这般,层递相减,绿色消减,思之自明,迨无异议。
反思民间调侃
好了,不论此言是否耸人听闻,240万公顷或320万公顷,是什么概念?折算之下,各是240万平方公尺和320万平方公尺。要是部长指示,各地必须贯彻砍一种百的政策,我们需要准备多少土地才足够应对需求呢?
仅此一问,可见所谓的指示,纯属“国家领导高度关注”,想要一一落实,坦白说,确不可能。毕竟,城市地段,空间拮据,寸土如金;甭说100棵树,有心一口气种植10棵,恐怕也找不到适当的地方。
何况,种树这回事,是门专业科学。核心提问,不是踌躇满志,砍一种百,或砍一种千,而是最终多少棵树将会继续存活?若种百活一,这样望之脸红的成绩,有意思吗?
身为部长,固然不是园艺专家,但是,总该还有时空的知识,估算的常识,用以评估上司发言,反思民间的调侃。反之,如果不顾一切,照单全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反反复复看到这些,这些年月马币何以不如新元,由来也就尽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