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养生

养身良然

食物中毒

林冠良

会员专区

会员文

文 文 文

会员文:养身良然|害你食物中毒真凶不是菌!

别以为,顶多只是拉一拉肚子、吐一吐就好了,严重恐致死!

,表面上意思就是吃错东西,导致身体不舒服。一般人想到的,顶多就是拉肚子,拉完就没事了,对吧?甚至有人还戏说可以顺便排毒,但其实可大可小,小的确实就是拉肚子,顶多肚子痛一点,顺便吐一点,辛苦一点。然而,万一严重起来,原本小小的上吐下泻,也有可能让人脱水或电解质失衡,异常痛苦还是其次,更可能会因此而死亡!

各位还记得前阵子在台湾发生的炒粿条死亡事件吗?大家可能还记得,造成伤亡的毒素叫做“米酵菌酸”。产生这个毒素的就是米酵菌,其正式名称是“唐菖蒲伯克菌”(为了方便理解,下文都简单地把它称作米酵菌)。

别错怪天贝

米酵菌酸,最初是在“椰子发酵饼”(Bongkrek Tempeh)中,被发现到的一种毒素。这是一种在油脂比较高食材中,比较容易污染的菌,而椰子发酵饼使用椰渣来发酵,椰渣中含有油脂,加上气温和湿度作用下,就容易污染和滋生这种菌。

因此前阵子,有不少本地民众听到天贝(Tempeh)中也有这种毒素,吓得很多人都不敢吃天贝了。然而,其实那一种在印尼当地发酵的Tempeh非此Tempeh,跟我们本地的是不一样的。各位应该也从来没有听说,本地有人吃天贝吃到的,所以不须过于担心,本地天贝制品还是安全的!

█本地天贝并未发现有毒。

细胞强制关机致死率40%以上

米酵菌酸的毒性作用方式很是厉害的,它使人体细胞里的线粒体强制“关机”!

线粒体是产生能量(ATP)的工厂,一旦“关机”就会造成器官衰竭,所以这种毒素的恐怖之处,不是致癌而是会造成立即性伤害,死亡率是40%起跳,在某些案例甚至高达70~100%。

米酵菌酸虽然名字里面有“米”,但其实跟米饭的直接关系,有但不大,而是跟其他名字中带“米”粮食,比如小米、高粱米、玉米的发酵食材关系比较大。这是因为,早年中国东北地区也是常发生类似的事件,当时以为是感染了霉菌,吃到了黄曲毒素中毒,但之后才发现是唐菖蒲伯克氏菌作祟。因为其是在米类发酵物中发现的,所以把毒素的中文名唤作米酵菌酸。

炒饭症候群

顺带一提,这个毒素第一次在台湾被发现,因为担心让米制品背上黑锅,所以自2024年4月4日开始,便正式把这个毒素,叫做邦克列酸(直接音译其正式英文名Bongkrekic Acid)。

稻米类食物污染造成的,其实元凶是仙人掌杆菌。这其实和仙人掌没直接关系,而是在显微镜下,这种菌长得像仙人掌罢了。这种菌主要就是污染米类食物(也有意大利面感染仙人掌杆菌的案例),尤其容易发生在重复加热炒饭上,所以这类事件又被称为“炒饭症候群”。比如前阵子,中国也发生过一起一对老夫妇吃了重复加热炒饭后,一死一伤惨剧。

█妥善保存食物才是防治食物中毒要点。

熟食也不安全

除米酵菌酸和仙人掌杆菌导致的事件外,各位应该也对黑木耳浸泡太久后,有人吃了身亡的新闻报导有印象。一开始,大家也不知其所以然,想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都在猜有没有可能是烹饪途中发生的污染,甚至是“被下毒”阴谋论。原来,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实黑白木耳浸泡在水里太久,也可能导致米酵菌滋生,并产生米酵菌酸。不知情的人将其吃下肚后,便会中毒。因此,木耳最好就是不要浸泡超过4小时,更不要隔夜。

为什么是4小时呢?这与细菌的滋生速度有关。我们是预算如果万一真的感染了某细菌,则大概是4小时后,菌繁殖数量开始达到危险水平;如果是4小时内,则相对安全很多。这个时间点,建议各位牢记于心。

奇怪,这些食物不是煮过了吗?比如木耳,就算浸泡隔夜,也还是要煮过、炒过才吃的,怎么还会中毒呢?莫非是因为这些菌很耐热?

其实,这些菌并不耐热,食物煮熟了菌也死了,但这些菌所产生毒素却耐热。因此,即使煮后能将菌杀死,毒素却不会消失。

隔夜菜疑虑

这就跟霉菌产生的黄曲毒素相似。虽然霉菌、米酵菌和仙人掌杆菌都是不同的菌,但它们产生的毒素都很耐热,甚至黄曲毒素可以忍受高达摄氏260度高温,一般煎炸烧烤温度顶多就摄氏230度,所以就算食物已经烧焦了,黄曲毒素可能都还好好的。

这也是告诉我们,加热并没办法有效地预防这类菌造成的中毒,唯一能够避免中毒的方式,就是小心食物的处理和保存。那这时候就有人会说了,你看:食物保存不当就很容易污染,并导致仙人掌杆菌、米酵菌和霉菌等“毒物”滋生,所以这就代表“隔夜菜”是不能吃的!

其实,这跟有没有隔夜,并没有直接关系,问题是食材保存和处理不当,造成的。民间流传的隔夜菜伤害众说纷纭,都说会造成慢性病啦……癌症啦……

然而,从上述内容我们就知道,仙人掌杆菌毒素和米酵菌酸的中毒,都不是慢性病和癌症这类需要长时间发展的“慢慢来的”病,而是造成器官衰竭,并导致死亡的“急病”,更甚者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药,连治疗机会都没有,只能靠个人身体素质撑过去。

非百分百中招就怕万一

一般食物,只要保存好、包好、放冰箱便没问题,甚至隔再多个夜都没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食物没有处理好,那就算没隔夜,也还是会感染到各种“”菌,不止是上述那些,还包括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这些也是很危险的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剧毒毒素都耐热,比如肉毒杆菌毒素是自然界中最毒的毒素,推估人体的半数致死量是2ng每公斤体重,ng是μg的1/1000倍,mg的1/1000000倍,20g以上就可以杀死2亿人。也因为肉毒杆菌这么危险,所以肉类罐头或是香肠之类肉类制品就须添加亚硝酸盐,因为亚硝酸盐人体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谢得掉,但如果吃到肉毒杆菌毒素,那就是离死不远了。

世界各国确实也发生过号称不添加亚硝酸盐的肉类制品,结果就是只要一稍微处理不当,就造成死亡的案例。

幸运的是,只要妥善加热就可以破坏肉毒杆菌毒素,所以肉类食物,要嘛就要吃新鲜的,要嘛就要是煮熟的,不然就要添加添加剂,否则就很危险了!把肉类彻底煮熟。恐怕是最有效的预防的方式了。

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一种“错觉”,“哎哟,我以前吃过发霉食物咧,曾经吃过臭酸的蛋炒饭,还吃过浸泡过夜的木耳,某一次吃的香肠好像没有熟,怎么我就没事?”

这是因为,错误做法会导致很高的风险,但并不是说百分之百会发生。比如有时候,三五好友一起去到某餐厅吃饭,结果全部人都拉肚子了,唯独你没事,这就是你运气好。

然而,我们怕的永远都不是一万,而是万一!比如蛋炒饭中毒的那对老夫妇,他们也绝对不是第一天吃隔夜蛋炒饭,可能先前好几次也都没有仔细观察有没有坏掉,但也都相安无事,恐怖的是只要运气稍微不好,有一次是坏掉的,那就万劫不复了。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养身良然

食物中毒

林冠良

会员专区

会员文

相关文章

看好文|甄子曰专栏:不怕你笑更不怕你骂

星二代拥3女友 自爆已无性生活

绿叶王揭太太豪门背景 外家祖业超猛料

两代周芷若相遇 邓萃雯调侃祝绪丹

中国超市买多盒生肉 2女星被疑过关有特权

健康百科|胰脏癌最狠毒 95%患者活不过5年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