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0日讯)知情人士透露,花旗集团(Citigroup)、星展集团(DBS Group)和其他卷入新加坡最大洗钱丑闻的多家银行,正在加强审查富裕客户和潜在客户,以避免非法资金流动。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导,多家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人员也正在接受额外的培训,藉此协助他们辨识犯罪人士掩盖背景和资金来源的伎俩。
这些措施是自愿性的行动,显示出银行如何试图堵住漏洞。
不谙英文却持外国护照
知情人士表示,花旗银行职员有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包含防范洗钱在内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对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客户或潜在客户做出示警,这些客户不会说英文,但持有土耳其、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联邦(Saint Kitts and Nevis),或瓦努阿图(Vanuatu)的“金护照”。
该名人士也补充,星展也是收紧客户重大交易审核流程的银行之一;作为新加坡最大的银行,星展曝险额约1亿新元(约3亿4855万令吉),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
2023年8月,新加坡爆出大规模洗钱案,来自中国的非法集团通过新加坡至少16家金融机构洗钱,涉案金额超过30亿新元(约104亿令吉)。这次的丑闻重创了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的形象,也暴露了跨国银行在筛选客户方面的弱点。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近期完成了部份涉案银行的现场检查,一些知情人士表示,在审查结束后,透过存款户头、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和犯罪人士有联系的金融机构,预计将面临监管机构的罚款和其他惩罚措施。
被定罪10人 在新持13亿资产
根据法庭文件,被定罪的10人,在新加坡的16家金融机构开设户头,管理着超过3亿7000万新元(约13亿令吉)的存款和投资。持有最多资产的银行包括瑞士信贷、新加坡花旗银行和大华银行。
这些人当中,有9人被判13至16个月有期徒刑,最后一个案件将在周一(10日)宣判,另外有17人正在接受调查。
新加坡金管局目前已检查了数家银行营业场所,并访问了工作人员,以找出金融机构的弱点。涉案的银行不仅吸收存款,一些银行也向犯罪集团在当地注册的企业提供贷款,或协助他们进行投资。
不过,知情人士表示,一些银行职员对于额外的审查感到不满,这些保障措施可能无助于遏制新加坡的洗钱风险。他们表明,未涉案的银行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聘请外部人员审查。
此外,职员也抱怨关于新客户资金来源的额外审查,以及监控户头带来的额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