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看到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老实说,还记得10年前,我们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很多人就已经被大公司录取了。这个年代,到底发生什么事情?问题到底在哪里? 确实,如今经济大不如前,但是如今的毕业生又真的符合社会需求吗?我们的教育系统又真的能够应付科技与行业的变化吗?大家真的要好好思考!
这个年代,每间学院都不断地招生,有时价钱也非常昂贵,有些名校的学费甚至让父母叫苦连天。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想创业又没经验,没有想象中完美。
然而,我教书这几年也看到一些真实状况,很多人会责怪老师或者环境,其实这些只是表面而已。如果要对症下药的话,就要从教育系统还有社会思维下手。
马来西亚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但是传统的教育系统让老师们无法发挥作用。有时候教久了,当初的火都慢慢地熄灭。还有一些老师没有实战经验,只是用原理来教学,当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进展。有时候,大学管理的制度也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管理层都不明白老师和学生现在的痛苦。
新时代的教育
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方式。专注在学生兴趣与专长,利用创新教学方式,再加上管理的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够完善的实行高效率教育策略。所谓,旧的方式打不开新的门,而不同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这个年代的教育真不简单。
此外,虽然进修非常重要,但是也必须到实际的“战场”累计经验。所以,很多时候我鼓励我的学生们,在念大学期间就尽量参与更多活动来累积经验。暑假的时候就赶快去打工,看一看真正的世界。不要等到毕业后才去,因为这个年代如果等到毕业后才去的话,就有可能太迟了。
老师方面也应该到行业里头去感受如今的社会改变,不要只是为了教而教。这其实和我们做艺人的一样,如果没有新的历练还有故事,那么做出来的作品是没有灵魂或者没有真实感!有时候太过严厉的管理层,也会让老师们失去自己的风格还有信心。管理层应该给予老师们更多空间还有包容。
此外,收学生的因素也是导致教育水平下滑的因素。有些大学的管理层只想“赚钱”,所以只注重量而不重质。如果班级太多学生的话,老师是无法“因材施教”的。因为学生的数量太多,而老师又不够,这样学生容易被忽略,是不利于所有人。往往就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无法达到行业的素质,就造成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管理层应该要看大方向而不只是短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