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Like周刊

主题故事

双亲故事

文 文 文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主题故事|光影中的三代父子情

符氏一家父、儿、孙都从事摄影工作。符智民早年为人画人像,三个儿子符国建、国发、国庆一同经营相馆,孙子符之文也是摄影师,三代人跨越手绘、黑白、彩色和数码摄影时代。父亲节来临之际,符氏父子与本刊分享漫长摄影岁月中的心路历程与点点滴滴。

来自霹雳州怡保的摄影师父子档符国建(左)与符之文,两位Mr Foo在摄影界无人不识。

怡保国建影社1965年开业,明年将满一甲子,是巿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老相馆,见证旧街场的变迁,见证许多怡保人周岁、毕业、结婚、生子的人生重要时刻。创办人、资深摄影师符国建现年82岁,生意现在由50岁的儿子符之文打理。符家的故事要从80年前说起……

海南人符智民从中国来到马来亚霹雳州讨生活,从40年代起替黑白照片上色与画人像,每隔一段时日从怡保到邦咯岛上招生意,拿照片回家作画。当时岛上没有照相馆,若无照片,就画不成人像,于是符氏攒了70令吉买了一架二手相机,为顾客拍照。符国建回忆,10岁那年,父亲中风,半身不遂,靠母亲做手工的微薄薪水维持家计,生活贫苦,身为长子的他协助照顾家庭,无心向学。升上三德中学后,他加入学校的摄影协会,跟随萧修士学摄影,初次在暗房看老师冲洗照片,对显影过程深深着迷。他开始用父亲的相机在学校内拍照,由于拍的照片深获好评,因此许多同学或家长都邀请他去拍照。1950年代,一卷120底片才6角钱。他一边念书一边替人拍照赚钱,帮补家计。

符智民(右)中风康复后改用左手描绘人像,儿子在旁看父亲使用放大镜和缩放制图尺打稿。

中三考不上LCE,无法继续升学,15岁的他立志拍照为生。由于在校内只学到摄影基础知识,他想更进一步学习,便到相馆当学徒,每天清早6点起床,倒痰桶干杂活,服侍师父跑腿买香烟,听说要做十年学徒才能出头,他毅然离开,自已钻研、摸索摄影技巧。他加入马来西亚影艺协会,与摄影爱好者们交流,得到贵人颜国林无私相授。每月一次,怀着满腔热诚的他骑着Vespa摩哆车,骑四五个小时从怡保到吉隆坡,向颜先生学习暗房冲印技术。

后来,他租借咖啡店楼梯低处狭小空间,用一块黑布围起来充当暗房冲洗照片。彼时,父亲病情好转,他与弟弟两人轮流随父亲到邦咯岛挨家挨户招揽生意。他一边拍人像,一边探索艺术摄影,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摄影比赛,屡屡获奖使他受到鼓舞,更坚定当专业摄影师的人生志向。

1965年是符国建摄影生涯的高光点,他考获摄影者梦寐以求的英国皇家摄影荣衔(ARPS)。同年,国建影社在Hale Street门牌20号开业,由时任教育部长朱运兴主持开幕礼。符国建与两个弟弟及父亲共同经营,影社于2006年搬到休罗街(Hugh Low Street,现Jalan Sultan Iskandar)门牌20号。

(前排蓝衣者由右至左)符国建、符国发、符国庆三兄弟与家人们在1990年代拍的全家福,后排左一为符之文。

继承祖业父子同心

符国建有六十余年的丰富摄影经验,是马来西亚摄影家创会会长,担任过两任霹雳摄影公会副会长,现为永久名誉会长;在国内外沙龙摄影比赛荣获奖项超过500项,经常受邀担任比赛评审。

出身摄影世家,在相馆长大的符之文自小耳濡目染,小学时就对摄影产生兴趣,常进暗房看父亲冲洗照片,或要叔叔和店里师父教他用相机拍照。虎父无犬子,他学生时代开始参加摄影比赛亦经常获奖。在其三十余年摄影生涯中获奖无数,其中国际沙龙金牌奖已超过100枚。

符之文在学院念平面设计,之后顺理成章成为摄影师,直到接手父亲生意,成为第三代掌镜人。至于第四代接班人,父亲笑说儿子未婚,还没有传人,倒是外孙女邢增苹也有摄影天分,三德中学毕业前是摄影学会主席。有意思的是,符之文年少时也同样担任过三德中学摄影学会主席,现任亚洲摄影联合会马来西亚分会主席。

摄影将符家四代人紧紧相连。符国建的两个女儿符丽芳和符丽容也喜欢拍照,曾多次举办过个人摄影展的他,希望明年国建影社六十周年,能够办一个“符家四杰摄影展”,对他来说,那将是最有意义的纪念。

1965年开业的国建影社承载了不少怡保人的记忆。
2006年,国建影社搬到休罗街门牌20号营业至今。

保存珍贵家族回忆

随着时代变迁,数码摄影取代传统摄影,人人以手机拍照,储存在云端,很少冲洗照片。但仍有人在重要日子到相馆拍全家福,留下珍贵记忆。符国建拍过无数人像和家庭照,常有人在街上认出他,说婴儿照或毕业照是他拍的。曾有一名大学生来拍毕业照,感谢符国建在自己幼儿园时拍过照,与妈妈约定大学毕业再来拍。如今实现梦想很高兴,唯母亲已去世,无法戴着四方帽合影,实属遗憾。

“全家福让后代从照片中学习珍惜家人和传承的意义。 做了几十年,顾客记得我们的付出,我感到很荣幸。”符国建一直牢记新加坡摄影名师董贯行的教诲,也以此叮嘱儿子:“做生意时,要拍顾客想要的东西,并做到最好;而在艺术摄影中,则可以自由拍摄自己热爱的题材。”

2000年左右,数码相机出现,60岁的符国建向儿子学习数码摄影,开启摄影生涯新篇章。他拍摄本地人文、文化庆典、建筑古迹,留下大量历史记录,并走遍世界旅拍。年纪渐长后较少出远门,但未停止拍照,持续关注世界变化。“我身体里流着摄影师的血,无法停止拍照,一旦停下来也就代表人不在了。”他强调要与时并进,认为应善用AI科技,结合人的摄影技术和经验,创造出AI无法达到的效果,专业摄影仍有未来。

符之文最喜欢父亲符国建这张黑白摄影作品,小孩从纱笼里好奇探望,画面富有人文趣味。
符国建最欣赏儿子符之文的自然摄影,捕捉珍贵画面需要有耐心和敏锐观察力。
符国建近70年摄影生涯中在摄影比赛获奖无数,最大份的奖品为一辆汽车。

渡轮码头坍塌死里逃生

符氏父子结伴摄影,36年前那一天的经历毕生难忘。1988年7月31日,14岁的符之文跟父亲和两位友人,从北海乘搭度轮去槟城拍60年一度的观音巡境大游行。当天正好也是大山脚圣安纳教堂100周年庆典游行,吸引至少万人往来槟威。

他们忆述,当时北海渡轮码头拥挤不堪,收硬币机失灵,旋转栏杆无法转动,但工作人员仍让乘客进入,导致候船处水泄不通。符国建拍下了这一情景,后来成为证明渡轮公司疏忽,受害者获得赔偿的关键证据之一。

1988年北海渡轮码头桥倒塌,人在现场的符国建拍下第一手照片,被各大报章刊载。

下午4时40分,超出负荷量的候船处坍塌,造成32人死亡,最小的死者仅6岁,近千人受伤。符氏父子和友人幸运逃生,仅轻微擦伤。符国建事发后只顾着拍照,拍完才想起寻找儿子和友人。随后,他们前往百货公司购买新衣替换,继续前往槟岛拍摄游行。观音巡境的照片后来为他赢得摄影比赛首奖,获得3000令吉奖金,而他在渡轮码头现场拍的照片被全马各大报章刊载。

这场悲剧造成许多家庭失去亲人,符国建庆幸自己还能和家人团圆,因此更珍惜眼前人。此事也使符之文更加敬佩父亲,认识到摄影师的纪实照片不仅记录历史,也可能成为正义的证据。

符国建因北海渡轮码头倒塌纪实摄影获奖,由时任首相敦马哈迪颁奖。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主题故事|针线串起母女深情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主题故事

双亲故事

相关文章

看好文:主题故事|何欣忆的遗憾 笑容比眼泪重要

看好文:主题故事|直升机、虎爸妈、放牛羊 你是哪种父母?

看好文:主题故事|谁说女生不会开车?来,咱比一场!

看好文:主题故事|郑宇晴:飙速过弯 巾帼最High

看好文:主题故事|林碧秋:引擎轰鸣 女力全开

看好文:主题故事|每一次拆盒都是满满幸福感!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