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号”航空母舰本月11日,在完成为期20余天的第二次试航后,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随着福建舰下水,中国正式有了3艘航母。
以中国此前5年下水一艘航母的速度计算,等2030年左右,中国就可能拥有5艘航母,并且其中极有可能有核动力航母。





联合早报发文称,中国海军过去15年服役或下水了一大批性能更佳、技术水准更优的大吨位作战舰艇,被外界形容为“下饺子”。


以航母为代表的中国海军装备突飞猛进,让美国加大了警惕。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近年来已从以近海防御为主要战略任务的“黄水海军”,逐步迈向具备远海护卫能力的“蓝海海军”。
除开航母也能“下饺子”,中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中国造军舰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全球最快。所以,中国不停的造军舰是为了什么?
转向海权
中国造这么多军舰的主要原因,是补课。
当前的国际局势是一个海权时代,任何国家要想在经济以及外交等各方面进行建树,必须依靠海洋。有报道指,因为一艘船拉货的成本远低于运同样多物资的火车。人家海运运1吨货的成本只要1块钱,你陆地运输运1吨货的成本要5块钱,你怎么和人家拼经济?
因此中国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强国,但在当前世界局势下,也必须向着一个海权强国转型。
要想成为一个海权强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特别是中国这种周边地形复杂的国家,更需要海军来镇场面。
需要强大海军
中国东部有第一岛链,南海之外有围绕着整个南海的各大岛国。
然而当中国从东部大陆向海洋扩张时,就会一头撞上以日本、菲律宾、印尼为首的这些岛国。
可以说中国面临的地形,天然的给自己的海权发展设置了巨大障碍,中国需要强大的海军。

当中国海军力量强盛,和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岛国在经济上高度绑定时,这些岛国也可以成为中国的“护国屏障”。
可见中国不管是国防,还是保卫自己的经济发展成果,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
混乱的国际局势
除了以上原因外,中国快速造军舰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前越来越混乱的国际局势。
报道指,从苏联解体开始,美国就将中国当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不过上世纪时中国的国力还比较差,所以美国为对付中国投入的资源还不多。但随着美国退出西亚战争,美国现在已经将绝大多数资源都投入到了对付中国身上。
当前的国际局势是在不断动荡的,中美之间的对抗越是激烈,开战的风险也就越高。那中国自然要不断的下水军舰,万一美国打过来,或者是中国想打过去怎么办?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政策系主任霍姆斯说,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在过去15年中取得长足进步,这包括航空兵、防空、反潜和远海补给等领域。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称,仅2014年至2018年,中国下水军舰的总吨位比同期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西班牙等国的总和还多。
美航母仍占优势
中国海军目前两艘现役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具备远海作战能力,但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其战斗力仍有限。这样的情况在福建舰航母服役后将改变。外界普遍认为这艘先进航母将给中国海军的战力带来实质性提升,让中国海军向“深蓝海军”迈进一大步。



但单靠一艘福建舰不足以改变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态势,让中国海军摆脱“第一岛链”的限制。有军事专家说,美国航母目前仍占绝对优势。中国仍处于发展成熟航母特混编队的早期阶段。
不过,除了武器装备上的比较,军事学者也认为,不能忽略的是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地理优势。
霍姆斯说,战斗不是纸面数据比较,而是发生在真实地球物理环境中,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的主场优势。这是个联合海上力量的时代,不仅是海军,空军、陆军和火箭军都是中国海上力量的组成部分,“只关注某一个军种,忽视其他军兵种,是一种误导”。
后勤补给曾是阻碍中国海军走向远海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但2009年后中国海军先后获得多艘综合补给舰。
今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资讯支援部队成立,此举凸显解放军愈加重视联合作战和战场资讯感知,通过资源整合,海军、空军与火箭军能更有效获取互通资讯资源,与其他军兵种更能有效协同作战。事实上,中国正增加跨军兵种的联合演训。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政策系主任霍姆斯说:“中国海军已建立起一支能够在岸基火力的保护下作战的舰队。海基和岸基力量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是很难被击败的”。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