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唤应该是1971年重回《学生周报》当主编。他重掌编务后,即刻要求恢复学报原形八开本,即是你把一份报纸对摺的面积。
彼时学报是小开本,据说是姚先生的主意,白垚笑说是姚先生从对摺火柴盒得到的灵感。这个开本简直不必用编辑,不必有任何设计,直接由字房排版就行了。周唤此举,受到各方赞成称赞,首先这开本最适合文艺专题编辑设计。

周唤由香港回来后,时常说:怎么这里的报纸杂志不开专栏的。香港的报纸非常注重专栏,有时是报纸的招牌,非常受读者欢迎,好像三苏。
感谢周唤,他为迈克与我开了一个双人组专栏,一切由迈克与我自主决定。他放任我们自由,不加干涉。最后我们两位小青年的专栏大名定了《Our Way》。是的,它是由西洋歌曲My Way得到的灵感,非常适合双人组专栏。
原本也考虑另一个名字Both Sides Now。坦白从宽。专栏是才情洋溢的迈克出力多,包括版头设计。题目也是他想的多,他写好了,寄给我。(是的,那时候传真机是大机构才有的,也没有后来的小形的家用传真机。)不必谦虚 ,《Our Way》专栏的题目比较新颖。记得一期的题目叫:性感。没想到很多人叫好。
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了专栏作家。也不知道专栏作家不是这么容易有机会当的。很多年后我看到一本介绍本地作家的著作,说我是学报那时的“明星作者”。应该是指开专栏的事,难为情呀。
文坛故事
周唤也邀请了温任平老师一齐写专栏,周唤自己也写上一个专栏。他们是双周见报。后来周唤再邀请年轻的萧雨然写双周专栏,没想到温任平与萧雨然竟然打起笔仗,也是一段佳话。萧雨然是报界名记者林放。那时我与他熟稔。萧雨然有江湖气,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梁园“神秘”遇害,他极伤心。那时我与梁园是相当接近的同事。他遇害后,我一直陪着悲伤的林放。但这么多年了,有时想写梁园的事,能写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总还是难过,这是惨剧呀。
因为写专栏,加上另有正职,除了影话,我这时也少写小说稿。现在也忘记是几时停止专栏的,但记得迈克去美国后,仍然继续写。
后来也少去友联了,大约一个星期在上班前顺便走一趟,探访老友,顺便帮忙白垚校对稿。那时我工作的机构离友联很近,走路十分钟可到达。
我的朋友牛忠很感激周唤,因为他第一篇投给电影版的稿《秋决》,是周唤用的。要不然他“一定”就不会再继续写稿,是周唤令他成为“作家”。
我们也很记得一件事,一年新加坡大学放假牛忠到吉隆坡,我带他到友联见周唤,周唤热心的请看电影。记得是到半山芭的星光戏院看台湾电影《小翠》,翁倩玉主演。看完电影了还带我们“探险”,看世界人生的另一面。我们都感谢周唤拓开我们的眼界。牛忠一直关心周唤离开友联后的事。周唤在我们心中,是个纯良正直的人。
周唤后来在《先生》月刊当主编,有时我去找其他主编会见到他,但要与他坐下来喝杯茶,难。他像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的影痴朋友骄阳是他的手下,他说周唤人好。我们听了也高兴。周唤是个好人,那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