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木桌、咖啡、古典乐、悠闲的阅读时光…现实却离这番景象十分遥远。孙晓迪的《可是,我开的是书店》描述作者开书店后,所面对的种种经济困难、生活压力,以及当书店沦为“打卡圣地”而不是“文化圣坛”后所感到的幻灭。书中的困难和坚持,表现出的除了是作者的愤慨之外,也是放弃繁华而选择朴实,以坚持自我的决定。

◆书名:《可是,我开的是书店》
◆作者:孙晓迪
◆出版:河南文艺出版社
你曾经梦想过开一家书店吗?你想象中的书店生活又是如何的呢?会不会幻想这样的场景:随着古典乐流泻入书店内的阳光洒满一室,拿着除尘掸子轻轻扫过书架上的一本本书,店内无人时拿起一本书惬意地阅读……
理想和现实差距
写下《可是,我开的是书店》的作家孙晓迪和先生高明决定开一家书店,在他们开业的2017年当下,中国实体书店正在商业潮流风口处,书店是一门好生意,因此两人期待能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过上好生活。然而,这家“离河书店”开了起来、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书店无人问津、访客只想免费看书或免费使用空间、两人的生活被店面捆绑,种种与预期不符的情况涌出,孙晓迪为此丧气不已并经常与高明吵架。
往后两人为了经营书店常常遇上各种人事和经济的难题,两人的爱情在书店的困顿中也备受考验。书中描写离河书店经历差点闭店、换店址、开展分店、关闭分店,期间曾经风光也不乏落魄,疫情更是一记重拳狠狠挥向离河书店。《可是,我开的是书店》的最后,离河书店从原来气势磅礴的三层楼店面转移至偏僻幽静的一角,因此过滤了众多只为打卡的游客,孙晓迪在网络上经营读书博主身分也同样带来一批同频的读者。
《可是,我开的是书店》书封是一张写着“谢绝摄影,阅读比拍照更重要”的黑板,店主的个性因而瞬间立体。书名中的“可是”不足以体现出作者孙晓迪在开店历程中的委屈、疑惑与愤慨。孙晓迪的满腹冤屈源自自身的理想与原则一再被上门的顾客有意或无意地践踏——例如书店沦为网美照的背景、书成为摆拍的工具,很多人在书店消费的仅有书店提供的文艺气息,而不消费书籍。
勇敢坚持下去
网络上对这本书的评价两极,撇开作者的其他争议,批评者大多认为书中孙晓迪个性乖戾、清高离地、情绪勒索读者。但我始终认为这毕竟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在字里行间袒露自己那些歇斯底里、无礼狂躁的时刻,她选择在散文内诚实面对自己创办书店的心路历程,而非粉饰太平、说一个好听又讨读者喜欢的书店创业故事。我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一如她选择开书店,即使她觉得煎熬万分也一再从痛苦的火焰中重生转型,使得离河书店又走得下去了。我们不应只欣赏正能量故事,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正能量的故事,人们又怎能直视自我的黑暗面进而去解决问题、又怎能理解人生曲折中也可以选择放弃繁华选择素朴呢?
当然,无论是书店或是其他类型的店家,都有可能会因为老板喜好或个性而有相应店规,顾客与店家应相互尊重也有权相互挑选,合则来不合则去。网络上不时会看见有些餐厅因老板或厨师作风强势而评价较差,如见到负评持续增加,但人们只抱怨服务而不批评食物,或许是爱好美食之人会一再光顾之处,仅作为民间美食家们挑选餐厅的小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