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负面印象,因此在医生建议打胰岛素时,就会搬出各种说辞来拒绝,诸如:“不要叫我打胰岛素!我家隔壁邻居打胰岛素后,肾坏掉了,天天需要洗肾!”“我能不能不打胰岛素?吃药就好?我怕开始打了后,就必须打一辈子!”等等……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Ⅱ型糖尿病的前因后果和胰岛素治疗的好处,以破除民众对胰岛素的两大误解。

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胰腺(Pancreas)——形状像一片叶子的消化系统器官,有着密切关系。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当葡萄糖进入血液而提高血糖水平时,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就像是一把钥匙,用来打开人体细胞上的门,让血液中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为细胞提供能量,并把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
然而,如果长期摄取过多含糖饮料和甜食等,胰腺因操劳过度而功能减弱,导致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再加上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久坐不动和肥胖等问题而降低,Ⅱ型糖尿病就会悄悄找上门!
●误解一:打胰岛素会伤肾!
这个观念其实是错的!事实上,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才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佳,容易损伤肾脏的微血管。
反之,多项研究显示,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包括肾衰竭、失明、中风和心脏病等。
至于民众常听到某位患者因打胰岛素而需要洗肾“故事”,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一面,例如患者可能已经错过了胰岛素黄金治疗时期,又或者患者经常忘记打胰岛素和自行降低剂量等。
●误解二:打胰岛素必须打一辈子!
事实上,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最新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早期,通过胰岛素救援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和维持胰腺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让胰腺有时间“喘口气”,使其有机会恢复一部分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进展。
如果患者在刚确诊时,无法靠口服药物来降低血糖,可以率先选择打胰岛素3~6个月,等胰腺功能恢复后,不但可以停止打胰岛素,还能降低口服药物所需剂量。
然而,若来到糖尿病后期,由于患病时间过久和年龄增长,胰腺功能可能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施打胰岛素成为必要手段,所以才需要打一辈子。
大多数患者约在确诊10年后,才发展到上述阶段,但也有患者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在确诊二十多年后,才需要打胰岛素。
以上资讯并不是医疗建议。有关具体的治疗建议,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