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办人雷军曾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于是,大批的企业去寻找风口。
然而,风口一过,一堆“过气风口”里的项目无人问津、一些趁着风口进军市场的品牌也逐步落寞。比如,早前趁着奶茶饮料风口而在我国林立的奶茶店,如今还在经营的又有几家?





可见,一家企业单凭抓住风口是无法走得长远的。热闹过后的风平浪静,才是本地企业需要长期征战的战场。
一家企业能及时预判趋势,抓住风口,只是成功了第一步,接下来能否永续发展,仍取决于其他因素。
根据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GlobalStartupEcosystemReport),在3000家新创公司中约有900家正蓬勃发展,但约有1800家新创公司举步维艰,失败率高达60%,尤其是在最初的3年内。
报告指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需求(42%或约756家新创公司)、现金耗尽(29%或约522家新创公司),以及没有合适的团队(23%或约414家新创公司)。

丰隆投银研究零售研究主管吴俊声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抵制潮确实为本地品牌、本土企业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藉此抓住吸引人流的机会,趁机快马加鞭扩展。
不过,他认为,大多数国际品牌或跨国企业毕竟财力雄厚且多元化,具备规模经济优势,本地业者完全取代国际业者的可能性很低,但他相信至少能够抢夺一些市场份额。
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
他称,毕竟目前经济前景低迷,消费需求不高,消费者可能只是对新品牌抱持三分钟热度。

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也认同说,本地企业虽然能够趁势崛起,但不一定能够长久,因为做生意不能只看风口,很多人站到了风口上,到最后却不一定会成功。
他说,风口和趋势不相同,风口指的是短暂的潜在机会,而趋势是追求长期的顺势而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
他认为,一个品牌能否成功最终还是回归到品牌基本面,也就是道和术及市场趋势,两者缺一不可才能够长久经营。
“做生意有句话是‘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可是风口一过飞猪都会跌得变成死猪。做生意需要策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
品牌之路是伴随消费者的成长之路,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部署,以及是否拥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向成功品牌借鉴不断创新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名的国际品牌都离不开顺应市场趋势、勇于创新和本土化策略,他们的成功之道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USPizza董事冯君渐认为,作为本地餐馆业者,不妨把重心放在创新,做大量的研发以迎合本地市场的口味,以及用真诚(authenticity)来打动顾客。
“USPizza会透过使用本地食材,在菜单上创新以创造出属于本地的味道,比如SambalPetaiUdangPizza。”
刘明指出,成立40多年的本地连锁快餐店Marrybrown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国民品牌,从小规模做起循序渐进,至今业务已经扩展至近20个国家。
“一个品牌要取得成功,是需要长期做对很多事情,如果不成功就代表有些地方不对,需要不断调整修正策略。”
FarmFresh控股(FFB,5306,主要板消费)雷端意指出,我国有不少本地品牌做得不错,但对于一些面临成长瓶颈的本地品牌,不妨检讨究竟问题出现在产品、售价,还是分销网络?
冯君渐也认为,本地品牌在扩展、资源和财务,乃至冲至国际市场上,仍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如奖掖、税务减免等。
企业化险为夷
所谓危机就是转机,企业究竟如何“危”中求“机”?
这次的以巴抵制潮让USPizza这个本土品牌差点成为抵制目标,但该公司却扭转局势,反而让品牌曝光度提高了不少,营业额也随之提高。

冯君渐指出,抵制风波刚掀起时,消费者当时正抵制西方大品牌如美国披萨业者必胜客(PizzaHut)、美乐披萨(Domino’sPizza),USPizza选择静观其变,并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任何相关贴文。
他说,其中一位加盟商,基于有顾客询问USPizza中的“US”是否代表美国,他在未通知总部下自行在社媒发通告称,“US”在马来语是指“Kita”的意思,并不是美国的缩写。
这引起了各界媒体、网红和网民的关注,他们不断询问USPizza是否打算更换名字,于是公司在社媒让网民投票是否该换名,作为一种营销策略。
“这反而让许多从未听过USPizza的顾客认识了我们,他们之前只知道其他披萨连锁品牌,在抵制风波后或许因为好奇而尝试了我们的食物。”
“我们注意到顾客的支持度提高了,尤其那些珍惜本地品牌的顾客。”
对企业来说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在于面对危机时,拥有正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才能做好危机管理顺利度过危机,甚至是化危为机。
下篇预告
创辨一家公司、创建一个品牌不容易,不是砸钱就能做起来的,要让本土品牌冲出国际更是难上加难。下一篇带你探讨本地业者当下正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