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部连续剧,总有大结局。赵明福坠楼的惊悚片,则偏偏重重悬疑,至今任何解说皆有破绽。介于2009年7月15日和16日之间的时段,一经调查,长篇累牍的记录蹊跷得耐人寻味。部门这边查案那边官员公然一起浏览情色影片。
后来发生有碍观瞻的诡谲,我们全一一听说了。兜兜转转,历经N年,始终没有完整的答案,足以信服大家。一切恰如《延禧攻略》里魏璎珞私下开棺检验,心底的诘问:“看看她脖子上的手印,告诉我,一个人,该怎么把自己给掐死?”





不是小说,唯这一回的拖棚歹戏,要比剧场的七拐八弯,还要扑朔迷离。那年远道迢迢特别请来法医普缇到来二度解剖之后,电视新闻报道打出验尸庭的定论最后说:“非他杀非自杀。”
大型的大咖讲座巡回办过,大声的大佬大话也重复讲过。皇委会主席冯正仁大法官申斥公仆的告诫虽然触目惊心,星光毕竟只会乍现一闪划过,随后遽然凋落:“你出现在(6点59分的闭路电视)照片上,为何要说自己是3点15分离开?”
梦醒时分
反正,太多的为何读之惘然,124页长报告亦然:推搪赵明福性格软弱(Perwatakan yang lemah),漫漫长夜面向反贪污委员会官员激进的盘诘,深感压力;最终他因此“选择跳出14楼的窗口”……
面子书上那时广泛流传赵家遗孀苏淑慧短讯点评,言简意赅,最是到位:“感谢皇委会让我做了几个月的梦,被打了一巴掌,该醒了!”可是,政客几经算计,仍然继续装睡,还要大家集体陪睡。
前后连播了15年,尽管当年公庭的唇枪舌剑,历历在目;赵明福三个字,如今已经不在新闻头条,也不在一个个当权领导的心中。他们不置可否,他们闪闪躲躲,他们再也不当一回事。
此时此刻,重读上诉庭法官哈密苏丹阿布峇卡判词的字里行间,格外困惑:总而言之,种种事实佐证,赵明福想要活着。(These were all facts tendered to show that TBH had every reason to want to live. )
30页长判决,巧得像是一本笔录赵明福30年世寿的传记:欲冢千啼墓,更上14楼。当初说好的永远,如一缕轻烟。灵堂横幅高挂“永远的怀念”,其实净是一时应景造句,纯属意思意思。梦醒时分,你仍期待,明晚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