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系列的总稽查师报告,踢爆国家教授理事会(Majlis Profesor Negara,英称NPC)滥用资金和舞弊的丑闻,让NPC再次在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
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天大笑话。
据媒体报道,总稽查司报告揭发NPC未经部长批准下,向其主席和副主席支付20万7000津贴,并有2家公司(NPC成员持有股份)滥用NPC高达数十万令吉的资金。





从学术角度来看,NPC并不代表马来西亚所有教授和副教授,至少笔者和所认识的众多教授友人不承认它;即便如此,它的官方网站说拥有近6900名成员。
许多偏颇言论
NPC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成员,几乎全部都是NPC“霸王硬上弓”的结果;因为自2010年1月纳吉政府成立的NPC,说明旨在“加强国家政策制定,确保新经济模式的成功执行”,许多教授其实并不愿参与,却被隶属大学高层强行把名字呈上去。
对于它的成立目的,我们不敢苟同。多年来(尤其是国阵执政时期),NPC许多政治偏颇的言论,引起学界强烈不满。
重点是,我们需要NPC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吗?政府可以结合各领域专才,设立“谘询委员会”,为国家提供决策建议。更何况,我国已有许多诸如Academy of Sciences Malaysia,以及不同学科、学会的学术组织,致力于学术进展,无需浪费资源另设组织。
纵观过去国阵时期,NPC教授们在媒体发表的言论,明显呈现政治的、非理性的立场,令人感叹失望。学术权威和可信度,不在于一个人的教授头衔,而在于思想深度和捍卫公义的言行。
然而,在政府的压制和种种法令下,加上公立大学教师需签署“Surat Aku Janji”并接受政治洗脑,形成了白色恐惧文化,当时只有少数如马大Azmi Sharom、Mohd Tajuddin Mohd Rasdi(啊,他是私立大学的)这样的勇者敢为公义发声。
那些“为权术不为学术”的“学者”,在国阵时期成了政府的傀儡,为政策施行和政府高官的失误和种种荒谬,制造各种合理化诡辩来糊弄百姓;RTM和TV3电视台上,时常可以看到这些NPC教授们狡辩时事,为政客背书的行为,诚属学术界的莫大悲哀。
没有树立榜样
NPC组织也从来没有为年轻学术人员树立学者榜样,更甚的是,教授们常常对执政党和政客们唯唯诺诺,擦鞋子的讨好政府官员。
例如,2019年马大校长在马来尊严大会发表歧视性言论后,都没有大学教授站出来抗议校长的言论,反而是NPC这个政治产物的“学术”组织,发表“马屁精”看法,还呈上支持性备忘录给马大校长。
为什么教授是国家的“智囊”,是因为教授精英们比一般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更比一般人拥有能引领国家前进的优秀特质,所以必须为处于弱势的平民百姓发声,为民众福祉和国家利益着想而抱不平、而勇于进谏政府高官。
作为一个政治产物,NPC真的不应该继续存在,更不应该继续领取公款。假若它无法依据事实和批判性论据,监督政府的施政弊端,以此执行引领全民和国家的社会责任,教授们就不是“智囊”,而是“窝囊”。
学术人员应代表社会理性和良知,在“真、善、美”面前,教授必须具备“批判性和独立思考”,为国家正经文教各个领域做出贡献,为解决社会文化危机方面,去引领这个失去方向的国家。
最起码,在国家大事上应坚守立场,不与无良政客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