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民意

人人咖啡店

吴和豪

文 文 文

吴和豪:“数据”就只代表数目?

数据,英文称为Data,一提及数据时一般人的印象就是与数目有观的资料。我本身活到将近退休的年龄也不完全明白数据真正的意思。直到我进修硕士课程,要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辅导老师告诉我数据未必是与数目字有关的,我们所看到的物件,相片,访谈中的对话都可归类为数据,更详细的解释这些都是素质数据(Qualitative Data)。

 前些日子在课堂代课时,收回我华小学生的考卷后,我发现应考的学生全部题目都答对,唯有一题每位学生都答错。那一道题目是在科学实验中观察的目的是收取数据对还是错,每位学生都选错。

 有鉴于此以后我教科学时会给予以下的说明: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收集数据。


 通过视觉可收集的数据包括物件之形状,颜色、大小、亮度。

 通过听觉可收集的数据包括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

 通过嗅觉可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奇怪的味道,令人流眼泪的味道。

 通过味觉我们可收集到的数据包括酸、甜、苦、辣的味道。

 通过触觉我们可收集的数据包括物面的光滑,物面的温度。

 我发表这篇文章不在于班门弄斧,而是希望分享我过去曾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我也认为大家应以更大的视野来看待数据。

 不但科学家,电脑功程师及医药专家需要数据来进行研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都需要数据来进行研究。但数据未必是数质的,也有非常多的素质数据。厨师,品酒师都是靠他们天生的工具鼻子与舌头来获得数据以进行品质管理。

 我也认为我们也需检讨华小的科学课本以符合时代之改变,而华小科学课本的内容也不能与国小科学的内容有太多的差别。毕竟有教无类的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民意

人人咖啡店

吴和豪

相关文章

婧美:当“知识”走得比“品德”更远

婧美:少用塑料袋,为地球添绿

夏洛特:你的手机,谁的权利?

黄俊平:为何要看懂特朗普?

叶慧君:巫统首先要拿出诚意

黄俊平:从朝鲜战争看俄乌停战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