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复古风潮的兴起,现今人们重拾黑胶唱片、卡带和光碟的热诚,继而带动了老唱片行的复兴!
从五六十年代到千禧年之前,黑胶唱片、卡带和光碟曾风靡一时,广受欢迎。然而,随着2000年代数码音乐的流行,这些媒介逐渐式微。现在一些人重新喜爱上这些老唱片,如同破晓初露阳光,再次焕发生机。
想当年繁荣时期,霹雳州怡保市曾经拥有近20家唱片行,如今仅存少数。其中一家位于益丰大厦的Melody唱片行,店主是今年65岁的孙义耀。






这间位于一楼的老唱片行,呈长方形,左右两侧、中间和后方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卡带和光碟,而黑胶唱片则悬挂在较高的空间。一眼望去,仿佛时光倒流到20世纪90年代,让出生于80年代之前的人们重温当年的青春与回忆。
老唱片行时不时有顾客进来,店主孙先生忙于接待。趁着空档,他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说,他自幼就热爱音乐,由于接受英文教育,小学时已开始以几毛钱买英文歌曲的黑胶唱片。当时虽然主流是大碟黑胶唱片,但他经济欠佳,先听较经济的小碟黑胶唱片,后有了经济能力转而听大碟黑胶唱片。
他随着时代的转变,就听不同年代的唱片,从最早期的黑胶唱片、到卡带和光碟为止。他分析每个年代的唱片时说,它们都有本身的特点,黑胶唱片的歌声会让人感觉到就好像那位歌星在面前唱歌给人听,那么的真实。而光碟是清澈,卡带也不错。

爱听披头四 张国荣
P南利黑胶价格1500
“我收藏了黑胶唱片、卡带和光碟,但我最喜欢的是质地最好的黑胶唱片,已藏了千多张。我最喜欢Deep Purple、Led Zeppelin、Bad Company、Carpenters、Bee Gees、Beatles等乐队的专辑。”
他对于中文歌曲,是喜欢已故的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但也爱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等歌手。这些歌曲他会轮流听,时而英文,时而中文。他收藏的卡带和光碟也是成千上万张的。

随着人们重新发现聆听黑胶唱片的乐趣,如今黑胶唱片的价值不断攀升。例如,一张英文歌的黑胶唱片可售价200令吉,而中文歌的黑胶唱片价格近400令吉。
“相对地,马来语歌曲的黑胶唱片由于供应较少,其价格甚至可高达1500令吉,例如已故歌星P南利的双黑胶唱片。”

孙义耀守住唱片行43年
对于音乐永不减退的热情和对过去音乐时代的珍惜,孙义耀的坚持,终走过老唱片市场的低谷,守住了老唱片行。
他回忆年轻时在市场管理课程毕业后,与朋友于1981年在大华戏院附近开设了唱片行,并于1991年迁至益丰大厦至今,已走过43年的光阴。
孙义耀在经营唱片行的早期,各种唱片都广受欢迎,甚至需要聘请数名员工来看护店面,以防止唱片被偷。


可惜好景不常在,随着大家转向数码音乐,唱片逐渐失去了市场,令他生意一落千丈。那时他感到很沮丧,不知该如何应对,最终告诉自己继续坚持就是了。
也幸好当时的营运成本不高,加上是他自己亲自打理生意,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将音乐转录到随身碟、光碟或卡带的服务,增加额外收入,使到生意得以维持。
“如今人们重新发现老唱片的乐趣,生意开始回转,虽然不及过去的繁荣,但让我有继续经营下去的底气。”
经营老唱片行,对他来说能够养家糊口,虽讲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过得去。

找到心头爱 知音人感动
孙义耀对音乐的了解广泛,尤其精通旧时代的歌曲,常常帮助寻找特定旧歌的人找到心爱的音乐,让他们感动并充满喜悦。
“我记得有一次,一位从吉隆坡回来怡保的市民来找我,他特地为母亲寻找一首她很想再次听到的歌曲。他试过了很多唱片行都找不到这首歌,所以最后来到我这里试试。”
对方要找的是一首英文歌,并在哼唱几句给他听后,他便立即辨认出来,最后找到那首歌给这名寻歌的人。
“当时,对方非常感动,因为他终于找到了母亲一直怀念的那首歌。”
“在这间老唱片行里,我结识了许多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大家一见如故,聊起来格外投机,感到非常开心。因此,我将会一直经营这间老唱片行,直到无法经营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