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唱片行已步入夕阳行业,但熟爱音乐的八旬老唱片行业者,仍然让美妙的歌声、已绝版唱片里的音乐旋律,继续在空中萦绕!
位于马六甲市区老街武雅拉也的国光无线电社,是州内仅存不多的老字号唱片行,尽管传统唱片行已今非昔比,但该店于2020年转型成音乐咖啡馆,延续对老唱片的热爱,继续肩负承载音乐的使命。
国光无线电社是由已故何国光与太太林静华从1961年开始经营,至今已有超过半世纪的历史。





现年84岁、白发斑斑的林静华坦承,自从老伴于2008年去世后,除了留下老店“遗产”,也有陪伴她60多年的老唱片及音乐。家人于2020年整理该店时,发现店里还有超过千张状况良好唱片,一些早期版本更是珍贵的收藏,如今在市面上难以觅得。
儿子何子俊于2022年把这间唱片行转型成国光音乐咖啡厅(Kok Kong Music Cafeteria),把音乐与咖啡厅结合为一,也让林静华能继续有音乐作伴。该咖啡厅只于周六及周日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3时30分营业,其他时间则无售卖饮食。
林静华回忆年轻时与提供收音机维修服务的丈夫,于1961年开设唱片行时,在60、70年代,马六甲曾有“英雄”、“大华”等唱片行,均以中文唱片为主,唯独“国光”以西洋专辑居多,也因何氏夫妻受过英文教育,当年被派到我国的外籍军人,都爱光顾此店,因此生意特好。
“当年我们的店面积不大,这些外籍军人最爱在周末到我们的店,选购时下流行歌曲的唱片,他们个子很高大,三五人进入店里就几乎看不到整间店了。”

林静华:八轨大录音带渐消失
从留声机(Gramophone)、黑胶唱片、八轨大录音带(8-Track)、卡带、激光唱片(CD)、数码光碟(DVD)直到影音光盘(VCD),国光无线电社可说是见证音乐及音影的时代变迁!
现代人可能对黑胶唱片依稀有印象,林静华指也许少人知道曾在60年代中至80年代初流行的八轨大录音带,那是常用在当年的汽车音响、伴唱机,成为当时一种风潮。随后随身听、CD被发明,八轨大录音带渐渐消失在时间洪流。
该店在60年代时见证黑胶唱片的辉煌年代、70年代的八轨大录音带及卡带、80年代激光唱片、数码光碟、影音光盘。她除了能说出这些唱片如何操作,也滔滔不绝地介绍店里所卖的唱片,包括美国摇滚巨星猫王艾维斯皮礼士利、美国音乐家雷康尼夫、英国柔情歌神英格伯汉普汀克,都是店里珍藏品。

外国阿兵哥来寻宝
国光无线电社初期接触很多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的军兵,从而开启引入西洋音乐唱片。
当时驻守在甲州的外国士兵,光顾该店找自己喜欢的唱片,也要求林静华夫妻帮忙订购西洋音乐专辑。从那时起,两夫妻认识很多外国音乐,无意间接触更多元的音乐,包括爵士乐、古典乐和流行乐。
她在回忆当年军人光顾该店时,职位较高的军官购买古典爵士乐,而小兵就爱买流行歌曲,如猫王艾维斯皮礼士利的唱片。
未料,军队返国后,正好碰上台湾校园民歌崛起,香港成为流行音乐的重要输出地,大幅度影响本地乐坛,唱片行不再见人龙,生意也开始直线下滑,而他们引进大批西洋唱片囤积数百张,但不少唱片已卖出,有些珍藏品已被她收起成为非卖品。

绝版未开封 收藏价值高
“店里大部分未曾开封的旧唱片,更有些已是绝版,等待知音前来寻宝。”
60年代到90年代可说是唱片行高峰期,林静华当时尽管没有太多收入,但是无阻热爱音乐的夫妻俩坚守音乐小天地,也让爱听音乐的青少年光顾唱片行,来听音乐消遣,购买唱片。
目前店里所摆卖的唱片有数千张,但店里所摆卖的唱片绝不是二手货,有些还贴着旧标价贴纸,也有些已绝版及未开封,因此,收藏价值颇高。
当询及收藏20多年、未开封的旧唱片,会否损坏?林静华笃定地回答,即使塑料包装已打开,但经常清理、唱片保存得好,音质还是非常好。
林静华在受访时,店里播放着百听不厌的经典老歌,当听到最爱的歌曲,她还哼唱一部分,看着她沉醉在音乐里的表情,音符彷佛也在体内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