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奇(特约)
一个人的离去,一家店铺的歇业,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群人的消散,
另一群人涌现,当我们回顾过往时光,再审视当今,究竟是更好,还是更坏?
曾经,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歌舞升平,星光灿烂,除了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好莱坞,更是东南亚最具国际潮流风范的时尚之都——甚至,当时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和香港名模,也和香港明星一样,有实力,有号召,更有叱吒亚洲风云的排场和架势,一拿出来,不单止张张都是打得出去的好牌,也是处处炫耀香港纸醉金迷、马照跑舞照跳的繁荣象征。
可惜的是,还有三年便即将踏入回归中国三十年的香港,因政治动荡,导致民心溃散,掀起新一代港人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结果无论是香港电影、粤语流行音乐、香港最风光的时尚精品店、香港本土时装设计师,甚至香港的时装专栏作者,也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没有了过往的意气风发,趾高气扬。
现在的香港,就连时尚,也逐渐式微,不复当年繁华盛世的风光灿烂,处处流露出如Wyman黄伟文填的词所描绘的,“霓虹熄了,世界渐冷清,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听进港人和喜欢香港的人心里,格外感慨,正如我们特别怀念的,那些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的时尚人时尚事。
黎坚惠字 香港魅力时装教母
时装不易。不易懂。不易通。不易精。你一定要懂,才会通,也一定要通,才会精。
因此,又舍得穿又懂得穿,眼光飞檐走壁,配搭出神入化,品味千锤百炼,统统把他们叫做“时装精”。而在物质放纵的时装产业,哪来不费吹毫之力即“立地成佛”的时装精?有哪一个时装精不是交足学费,在名牌面前战战兢兢,买了穿,穿了错,错了认,认了改 ——周而复始,方得始终。时装精一定要先经历荷包穿肠破肚,才有机会让品味建立起铜皮铁骨。
环顾香港,真正懂得穿又穿得出个人风格,甚至把穿着当终身志业,将“穿”这件事,“事业化”、“形象化”甚至“个人化”,并且还懂得写,认真将穿在身上的衣服和朝花夕拾的时尚潮流当作专业书写的其中一支脉络,而且因追读他们的时尚专栏当潮流秘笈,继而打通我的时尚任督二脉的,基本上就只有黎坚惠和黄伟文这两位。
特别是Winifred黎坚惠,已离世10年,香港美纸杂志主编金成,在当JET杂总编时,已经和Wini约定,她在JET劈的专栏,必须写足十年才可以停。所以趁黎坚惠离世十周年,金成特别将Wini出过的第一本书《个人装备:1少年口味》重新辑录,并加上Wini过去在JET杂志写过的十年专栏编集成书,推出《黎坚惠字》,并号称这是香港“写字最好看的人”写的书。是的,这点我真的认同,Wini的专栏手稿都是手写,字体端正好看,有点圆圆润润的闺秀气。我也特别喜欢金成说的,他希望把香港流行文化,做好保育和发扬,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他身为杂志人和文化人,自愿扛上身的使命。
而这一本向Wini致敬的《黎坚惠字》,推出得正是时候,是香港文化界和时尚界,今年最有分量的一本书,让人一边怀念香港时装界的黄金时代,一边读得津津有味。她的文字,节奏感很强,语气明朗有态度,既有城市感,更有生命力,是把时尚写得最好的流行文化写手,而且才华多面的Wini,除了第一份工作是《号外》杂志编辑、还创办过红极一时的潮流杂志《Amoeba》、当过张小娴当红时期以名字作为杂志名称的《Amy》杂志编务顾问、网上杂志总编辑、电台主持、并且同时还插上一脚,担任好些流行歌曲MV和电视广告的美术指导和造型顾问——根本就是跑得最前的跨界媒体人,也是最受时尚后辈推崇和尊敬的时尚先驱。
文化式微 黎氏精神尚存
最重要的是,Wini十分享受把实验当作经验,但凡新的事物她都想试,所以写了十多年的流行和服装,大家除了称她“杂志人”,也都把她定位为“潮流人”、“时装人”。 她的文字魅力和个人影响力,在十年前已经替她网罗大量粉丝,简直和现在的KOL不遑多让。
而且,在OOTD风潮之前,Wini已经在她推出的第二本书《时装时刻》那当儿,带动每日一拍,记录她的衣着轨迹,也同时记录时装潮流的变化和起伏,所有的文字、拍摄、造型和出版概念,都由她自己一手包办,其中还包括她对香港、流行文化和时代思潮的见解,因此港女们很多都把她当作第一号时尚偶像,因为在iPhone还没所向披靡的时代,她已经是第一代玩自拍的潮流网红,也是最有明星魅力的时装写手。
并且,因为时尚理念相近,大家都爱穿会穿敢穿懂得穿,所以Wini和张曼玉、张国荣、王菲、黄耀明、甘国亮、黄伟文、林奕华还有琦琦都是好朋友,由她领军的《Amoeba》杂志,每一期只要一开口,即刻空出档期为她拍摄封面的大明星很多、很多,包括舒淇、莫文蔚、梁咏琪、谢霆锋、吴彦祖、张曼玉、王菲、陈奕迅等,可惜那些群星云集、人人真情挚意的香港最美好的黄金时代,早已经回不去了。
香港的繁华盛世虽然回不来了,但黎坚惠的精神到今天还在,没有人可以将她取代——即便香港文化已经式微,可是大家都没有忘记,香港曾经有过这么一位举足轻重的时尚教母,把香港人的时尚品味和潮流触觉,带到和国际接轨的层次。
再者,她藉由时装和文化,找到心灵的出口,探索生命的意义,并追寻新纪元另类灵修带给她的震撼,再把这些感悟,分享给追随她的读者,带领大家去认识她认真修炼的三维以外的宇宙。
甚至在打开读者的精神世界之后,Wini在她第三本书《天空之镜》跟大家分享的,很多都是New Age的性灵思考,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六种精神需要,不全是正面的,其中包括安稳,颠簸,规律,共鸣,成长和贡献,通过了解自己并跨越这六种精神考验和障碍,就可以发现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自己。
怪胎时装精 Wyman用填词费买名牌
比较起来,黎坚惠可以从一件衣服看一个时代演进,一波潮流测一段性灵改变,而身兼填词人、电台主持人的Wyman黄伟文,20年前就开始在香港的Milk杂志撰写时装专栏,基本上也是他个人的时装精血泪史。而且因为本身是名副其实的时装精,爱穿名牌,爱看巴黎纽约伦敦米兰的时装秀,所以就算把填词赚回来的“血泪钱”按时进贡于各大名牌店,Wyman依然乐此不疲,对时尚从不死心。
所以Wyman的时装书写,大部分是他个人的“名牌精养成日记”,文字活泼“抵死”,敢爱敢恨,敢拼敢买,写他第一次进名牌店时如何被名牌店店员用白鸽眼欺凌,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名牌衣服面前,跌倒了爬起来再买,还有就是如何想方设法,不辞风雪,千山万水就只为了飞去巴黎买下一只心仪已久的爱马仕手袋,对他来说,人世间最大的高潮,就是每一季新品来潮,而他刚巧荷包涨潮,买下限量版包包。
Wyman一直是香港可以和林夕分庭抗礼的填词人,大家都说,香港填词人,两个都是伟文——因为林夕的原名也叫伟文。不同的是,林夕的词是文学,是诗词,讲究意境,其文字之美,让人心折。但Wyman的词却善于布局,充满故事情节,十分接地气,和生活息息相关,有信息有喻意,感觉就好像在听一段动人的故事,特别容易引起共情。比如他写来鼓励郑欣宜的《女神》,就满满都是对彷徨并害怕受伤的后辈的鼓励和安慰。又比如他写来骂人和嘲讽现实社会人情刻薄的《小心地滑》,叫人听了会心一笑,可以借唱歌出气,又听上去很有趣,这正是Wyman填的词让人特别同声同气的地方。尤其是,有谁会不记得他写给许美静的《倾城》?尤其那一句:繁华闹市,灯光普照,已再没破晓,其实写的何止是爱情?根本就是在已经告别繁华的香港。
所以,写歌的Wyman和写时装专栏的Wyman 其实是两个人。一个深情内敛,一个奔放颠狂,有着很深刻的“精神分裂”。
生活中的黄伟文,因为太爱穿,又很敢穿——只要他庞大身躯穿得下的,他连女装也不放过。所以好朋友吴君如,最喜欢请他隔空作造型顾问,很多吴君如穿上身出席国际电影盛会的服装,都是Wyman替她配搭出主意的,甚至连手袋和配件,都细心地一一为好友配搭,而这对Wyman来说,是件特别好玩的事,他一点也没有造型师的压力 ,乐此不疲。
我尤其喜欢Wyman在2008年于香港天地图书,推出一书三册的时装杂文集,书名叫《生于天桥底》,主要是发表过的专栏结集,小小薄薄的,类似公仔书的设计,十分活泼有趣,里面写的,比如《一百万买件衫定买层楼?》,《去颁奖礼穿什么?》,都写得特别“抵死”好玩,完全是时装精的真情告白。
图:互联网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