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艺青年走进“ASCENTONE MUSIC凌音音乐”录音棚,那时正逢北京初夏,随即传出的,是接二连三的“哗…哗…哗……”声,既兴奋又赞叹;充满时代感大厅堂与各先进音乐制作设备映入眼帘。这是“马来西亚同窗文艺奖”10人游学团跨越千山万水、拜访音乐家陈敬玮(Wee)之行,参观大录音棚的第一个欢呼;心里头这么想着:“我的音乐梦想都在这儿了!”
知名音乐制作人——陈敬玮担任过多个音乐节目和演唱会的编曲与音乐执行总监。说来真令人感到振奋,这是一位出身于柔佛麻坡音乐世家的孩子!父亲陈悦生是声乐家,母亲李慧敏、兄长陈飞午、陈军伍和陈敬家皆是乐坛优秀生,一家人辗转迁居吉隆坡。陈敬玮笑称:“我跑不掉,若不玩音乐,上面有5个人等着打我!”如今,还有侄儿陈晏宏也步上了古典音乐舞台。
家里都是玩音乐的,从小耳濡目染。陈敬玮在访谈中,回首来时路:虽然是被逼出来的,但他非常感谢,因为自己到底是喜欢音乐的。成长过程中,撞撞跌跌,他甚至尝试过逃跑,那是因为年轻的叛逆,不想跟哥哥们一样玩古典乐,于是选择了死亡摇滚,走不一样的路。后来发现,无论怎么逃,都还是在音乐圈子里,于是把心一狠,竟然跑去当起了潜水教练。
担任潜水教练的日子里,闲空时总还是会抱起吉他弹弹唱唱。有一天,一位学员听着陈敬玮玩吉他时,突然很认真地问:“为什么你要在这里当潜水教练,玩音乐不是挺好的吗?”就这么一句话,好像一盆水泼醒了“迷途羔羊”,陈敬玮一改态度,认真思考到底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二哥陈军伍送来一张前往北京飞机票,说道:“去北京玩玩吧,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决定要不要回归音乐圈。”那是2004年的事,也就是这一张飞机票,把陈敬玮拉回真正属于他的乐园。
中国娱乐事业正进入大绽放时期,他到异国闯荡,一晃眼,20年来在音乐天地大展身手,才华得到发挥。陈敬玮合作过的艺人,有A-Lin、韩磊、何洁和费玉清等人;同时他也涉足电影和电视剧配乐创作,其中包括《低压槽》、《天亮之前》和《剑王朝》等。
不把自己锁死
中国演艺蓬勃发展,陈敬玮和事业伙伴高天乐创立的凌音音乐,拥有北京最具规模、先进和完善的录音棚。高天乐介绍说,建造构思出自美国设计师手笔,有移动型吸音墙板、自动转变颜色灯光等,一切只为达到最佳效果。高天乐坦言,市场竞争不小,但是他说:“我干得很快乐,因为我喜欢音乐。”
随行到访文艺青年们,获得安排试用先进录音器材,一时化身歌手,一时是音乐制作人,无比兴奋。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写歌、编曲与歌唱都是叫人敬爱的事业。陈敬玮畅谈自己的“音乐信仰”,认为音乐人不应固执于某一种音乐风格,比如只写情歌的话,可能会错过其他更多机会。他说:“在这个时代,做音乐的人应当更加开放,尝试不同的东西。因为你无法预知,有一天,这些不同尝试将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作用。”陈敬玮本身的作品,就“涵盖”了不同流派、艺术家与媒介。
同样的,现代科技软件提供了许多便利性和各种模块,不要担心使用模块,也不要抱有“别人用过,我就不用”想法。陈敬玮善意提点,“时代变了,坚持自我虽然是好的品格,但过分固执只会浪费时间。还请善加利用模块,也可将其视为一种训练”。
理想是追求而非等待
谈起音乐,陈敬玮举手投足间都是“跳动音符”。他与音乐紧密相连,这种关系时而复杂,时而清晰。他曾逃离音乐,但音乐却一直伴随左右。现在,似乎又走到另一转折点,思考着自己到底有多爱音乐,是否该将自己归类为艺术家?
当陈敬玮尝试解读音乐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赫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因为无法每天追着键盘和沉浸在声音细节中。然而,自己真的热爱音乐,尤其是在创作时,更是全身全意投入其中。他追求的,是音乐带给他的感受。这种感受与他人生阅历息息相关,因为音乐不会骗人,它反映出创作者的内心和经历。
前程未来,总是每个人都会触碰的议题。陈敬玮暂时把它放在一边,憧憬未来固然重要,但如果过度执着未来,可能就会忽略当下应做的事。他认为,要实现理想,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创造利益,逐步逐步地朝向理想迈进,更不是等待理想自己到来。
近期,陈敬玮多了份带领艺人演出的工作。这些经历帮他积累人脉,找到生活与理想的平衡点。他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动向,希望出一份力,推动马来西亚的音乐发展。
陈敬玮音乐之旅犹如一曲旋律丰富多彩的交响曲。从家族音乐传承,到跌宕起伏人生抉择,他用音符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华丽乐章。在他的音乐世界里,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他对生活、音乐和梦想的深情言语,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一部分,也是人生动力源泉。
同窗文艺奖游学团与陈敬玮的深度交流中,不难看见他身上那股音乐的力量,那珍惜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故事,用心与音乐共舞。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应当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
灵感始于跨出一步
从音乐情趣、编曲,谈到创作灵感有多重要,到底从何而来?这位跨国音乐人的建议,直叫人傻眼,陈敬玮说:“谈谈小恋爱吧!”
原来,早年他老板就鼓励多谈恋爱,因为经历过爱情,才会有灵感去创作音乐。“所谓爱情,其实是人生经历、历程和故事。 只有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有故事可供创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灵感,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做,不断地去做。
真正的灵感,源自于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如果没有迈出第一步,眼前始终是一片空白,还谈什么灵感?话才说完,陈敬玮又补上一句说:“不过,你们谈的恋爱,我可不负责哦!”
任何创作始终离不开“人”的元素,陈敬玮说,必须先要对人有所了解,才有办法做好音乐,音乐也才会有人情味。不论是爱情、友情、亲情或是在外遇到的和经历的事件,伤了、爱了、分了,感受是骗不了人的。在事发当下,可能觉得愤怒和颓丧,三几年后成长了,却能感到释怀……这些都成了很好的创作素材。
陈敬玮深有感悟:“好好去创造人生每一段故事,现在遇到的所有不好(如有),也并不代表是末日,再怎么难的事,都只是一段篇章,翻过去就好了。”
42岁陈敬玮可说是风华正茂,他说:“我觉得,自己还需要多些经历、多些折腾,这样才会有故事说给孩子听。”
别浪费时间后悔
随着中国演艺和歌唱事业光芒四射,很多人都梦想能踏上这个大舞台。外国人要到中国发展,到底困难会有多大?陈敬玮先是做了个打电话手势,轻松答道:“Call我!”
陈敬玮接着说,其实关键在于心理上的适应,只要有意愿,“那只是一张飞机票的事。”实际上,陈敬玮说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当年,二哥给了他一张北京飞机票,就此改变了他命运。
喜欢音乐,却又害怕音乐这条路走不长远,那该怎么办?陈敬玮认为,没有办法说哪一条路才是对的,不管选左选右,对自己人生都会有所帮助。即使没有选择音乐这条路,却可能恰恰就是因为这个选择,往后才能发现、才更为确信自己是最爱音乐的,最终也还是会回到音乐里。最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把青春浪费在后悔这件事上。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创作力,相信在音乐创作中,自己会有独特个性的体现。这也许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才会逐渐揭示,但也许,它就在你眼前。”陈敬玮意味深远地说道。
回首故土让业界再热闹起来
陈敬玮离家超过20年,在中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却不曾遗忘马来西亚故乡。他介绍中国籍妻子冬冬时,就满心欢喜地说:“我特别高兴,太太很喜欢马来西亚食物。”夫唱妇随,冬冬也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生于斯、长于斯,大马有许多陈敬玮关爱的人与事,其中尤其重视音乐界与歌唱事业。最忘不了的,是海螺音乐餐厅的黄金时期。那个时候,马来西亚音乐生态相对比较好,创作人有一个聚集地点,作品也能传播到台湾和中国。
几经时代变迁冲击,马来西亚乐坛变得“沉静”。然而,尽管一个美好时期已悄然逝去,并不代表马来西亚音乐创作的终结。陈敬玮满怀热情地说:“我们需要找到新方式,将大家聚集起来,组织活动,鼓励创作的朋友们多多参与和交流。”
话虽如此,却又有所忧心。因为若没人愿意带头组织这一切,马来西亚就算有更多音乐创作人,也没机会展示自己。
人在海外几经磨练,回顾家乡情况,看得更是透彻。陈敬玮说,马来西亚华人比较腼腆,有时候太过于为他人着想,就如本来有了聚会的念头,又怕对方没时间、有事忙……结果是一次又一次,错失了聚集音乐创作人共同交流的机会。
陈敬玮身上有一股“激励”!因为这位知名音乐人早已有了规划,准备回过身来,在适当的时候,展开适宜活动节目,协助推动马来西亚音乐界的发展。
陈敬玮颇有深切感悟地说:“音乐需要通过互相碰撞,才能擦出火花。这样的音乐才有生命力!”
演艺界的发展条件、业界的团结和团队合作都很重要。他深有感触地说,音乐一直都不是独自一人的事,就如有时候仅是与乐手之间的一个眼神交流,就能在舞台上发挥出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