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学习

心见闻

会员专区

会员文

云居寺

黄偲僖

文 文 文

会员文:心见闻|重现云居寺千年文化 黄僖偲愿创共善能量场

每到一座古道场,虽已物换星移,但她总觉得历史上祖师们,不论有名无名,都还活生生地在那里,忙着刻经文、忙着兴建道场与忙着广度群迷。纵然斯人已逝,他们悲智犹在。她便以此等心境,四处办展,到处缅怀。她就是黄僖偲博士。(附展品导览影片)

身为“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历史文化展”主办方之一的福慧国际慈善基金创会主席黄僖偲博士,是这样形容她举办展览的心情:“我称之谓进入历代祖师菩萨们的内心世界,不论目前那些古道场情景如何,我总是揣摩着去与那儿的古代大德们,做生命的结合。虽无语言,却胜过有言,虽无问答,却能获得启发。”

▲黄僖偲博士促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对话,传承和发扬古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文化匠人精神。

黄博士说,就因古人锲而不舍、不分日夜地将经文刻在石面上,保存至今,一千多年后的人们才得以通过石经,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书法和艺术等珍贵瑰宝。
 

多年以来,这些拓片(书法、字体和经文等)从未离开过。黄博士透露,这一次非常幸运能够带着17件房山石经拓片原件来吉隆坡,让大众能够近距离地观看展品,感受其中的刻经精神。

“我觉得吉隆坡(马来西亚)这里,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国家,又容纳着不同文化。我觉得这么一个令人动容的国家,是非常适合办这种文化交流的展览。我们有48位来自香港义工,他们自掏腰包买机票和自付酒店钱,来到这里协助办理十几天展览工作。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地也有二十多位义工,不分日夜地帮忙筹备这个展览。”

“义工们都秉持着古人那般艰苦精神,一千多年古人不分日夜地将经文刻在石头上,我们现代人就只是这什么一点点的付出,算得了什么呢?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来看这个展览,来唤醒我们的初心。这种默默的奉献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身处‘太文明’社会,物质也很丰富,却很容易失去这种本来的宁静与智慧。这个展览就是要唤醒我们,提醒我们到底能留下什么给后人。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在香港办首展时,很多学者来看。其实,活了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能留下什么。”

█在现场拓印区,杨倩盈司长亲手拓印云居寺吉祥物“线刻飞象”。

杨倩盈:石经博大精深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杨倩盈主持展览开幕时指出,展览以的千年刻经史为主线,通过《云居春秋》、《刻经伟业》、《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4大部分,用多元形式展现创建经过、刻经历史、馆藏珍宝,以及文物研究保护工作。各主题透过展板、实物、图文、摄影作品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呈现,藉以弘扬中华文化,让公众了解石经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展览现场不仅展出石板经、拓片原拓、龙藏木板经和纸经等实物,还专门设立互动体验区供观展民众切身体验。

除此之外,在现场拓印区,民众可亲手拓印龙藏木板经和吉祥物“线刻飞象”;在虚拟现实(VR)体验区,民众则可佩戴VR眼镜“游览”房山石经刊刻起源地——雷音洞。展中以文物拓片、图文VR实景和摄影作品等多种形式,再现跨越千年的历史。

█我国杰出画家张凤鸣赞叹,拓印区给予大家视觉上的一种穿透感。

张凤鸣:赋予视觉穿透感

房山位于中国北京西南郊,始建于隋唐时期。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及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尤以1万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文化宝库之一。

由隋代高僧静琬大师所建。静琬大师鉴于北魏和北周灭佛期间,很多纸本和木刻佛经被毁,石刻佛经却被保存下来,因而在山上凿石刻经,以保存佛经,传扬佛教。

静琬大师开创的刻经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朝,经历6个朝代逾一千年,共刻制石经1万4278块,收藏两万两百多卷纸经和七万七千多块木经。也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我国杰出画家及资深舞台设计师张凤鸣受访时指出,她不曾到过,“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历史文化展”是个伟大工程,全程展览令她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心和愿力的展现,古代祖师一辈子做一件事的愿力,进入祖师菩萨的内心世界,心和愿力也是文化的血液,以及精神的源头。”
 

张凤鸣赞叹主办单位在现场设立拓印区,让民众可亲手拓印龙藏木板经和吉祥物“线刻飞象”。这给予视觉上一种穿透感,仿佛回到那个时代。时间的延续是历史的生命,空间的展现是社会的生命,应用心生活、用心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负有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交流代表陈石磊指出,该展远渡重洋来马,进一步表明马中交流日益增强。

陈石磊:讲述生动历史课

北京房山寺石经博物馆文化交流代表陈石磊透露,该展远渡重洋来马,进一步表明马中地方间交流日益增强,也展示了双方从政府到民间各领域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本次展览将为大马民众讲述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历史课,希望民众在倘佯中国历史、领略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思想和精神底蕴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两国民心相通。

马佛总雪隆分会主席明吉法师亲手拓印龙藏木板经。

█现场专门设立互动体验区供观展民众体验。

三绝齐聚蕴含文化奥义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展”中的石经、木经和纸经(号称“三绝”)皆是首度走进东南亚,来到大马,其中17件房山石经拓片原件更是全球第二次公开展出。展览以展板与实物,如石板经、拓片原拓、龙藏木板经和纸经等为主要形式。
 

此外,展览还设有现场互动区。除了让公众亲身体验传统木经板拓印技术的“龙藏木板经现场拓印”活动外,还利用高新科技,使参与者可以零距离接触中华文明瑰宝的“石经山雷音洞VR体验”。这种新旧科技结合,大大提高展览的娱乐性,为公众提供不同的途径,来了解历史文化遗产。
 

这次“珍贵难得”的展览,实现了利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目的。藉此机缘我们特别请黄僖偲博士,给读者介绍此次展览的精妙之处。
 

黄僖偲博士指出,透过展览,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年代的塔,塔内或藏经书,或藏舍利子,通过这些塔,可了解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文化。
 

就如木经,当年祖师们刻木经的字,是要反过来刻的,心要很静,每一字保持统一字形,这非一般人能做到。从展览中可看到7万7000个木经,其确实是项“不容易”的工程,从细微处可以窥见当年祖师们身心灵的投入。希望每个前来观展览者,不止能亲眼目睹“实物”,还能萌生一股力量,得以参透什么是“文化”。一个人若“缺文无化”,那此生可就枉为人了!“人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参透其中奥义。”黄博士如是说。
 

观赏纸经时,要了解到由于经历虫咬,也出现很多水迹,它是经过多次无比艰辛的修复,才得以展示在大家面前。希望这原先藏于博物馆的一千多年前的文物,能够通过此展“重新活起来”,且“与不同的人对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中传承的力量潜藏何处?就是要透过这个过程来感悟。

历经艰辛修复后的纸经。
█木经——《妙法莲华经》。

匠人精神

黄博士说,本次展览将通过向大马民众展示千年文化瑰宝,促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对话,传承和发扬古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文化匠人精神。

“例如观赏古人以血写《华严经》时,应了解到,古人必须在写经之前一年内不吃盐,因为吃了盐后,血液会比较浓稠,不易于以血抄经。”黄博士希望能学习古人以愿导航,创造共善能量场。

今年4月在香港的首展即获得成功。此次来马展出后,将继续赴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巡展,向各国民众展示珍贵文物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并介绍中国如何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与弘扬中华文化。

展览由福慧国际慈善基金、中西文化艺术发展协会和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博物馆,携手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紫藤集团主办,展期从即日起到8月10日,在KEN Gallery TTDI 举办,入场免费。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心见闻

会员专区

会员文

云居寺

黄偲僖

相关文章

甄子曰专栏:伊党最该怕自己|会员文

会员文:体坛视野.欧冠|一战创5纪录 凯恩杀疯了

会员文|洪伟翔:清真课题对错谈

会员文|邱仁杰:原地踏步 谈啥进步

会员文|林结凤:行动党内斗白热化

会员文|林恩霆:马哥打补选考验马华火箭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