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养生

顾名思医

眼疾

黄斑部病变

黄俊贤

文 文 文

顾名思医|所见世界扭曲了?黄斑部病变已找上你!

它是眼睛“隐形杀手”!认识两大常见类型!

在许多国家都十分普遍,是导致失明主要元凶!国际统计数据显示,各年龄层人士都可能罹患,且女性患病几率高于男性。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部退化性病变(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或俗称湿性老年性)与糖尿病黄斑部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两大常见类型。

nAMD好发于年龄50岁以上人群,至于DME,则顾名思义就是与糖尿病相关的,所以即使是二十多岁年轻人,若患有糖尿病或血糖水平控制不良,都可能患病。

黄斑部是视网膜中,相当敏感的感光区域,当黄斑部发生病变,可能造成视觉视线中心出现黑点、扭曲、模糊和颜色黯淡等冲击。医生指出,不像一些眼科疾病有替代方案,比如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清除旧的和浑浊晶状体,并由新人工晶状体替代。


■人们应更重视黄斑部病变,及早辨识症状,并定期做眼科检查,因为及时治疗,才能尽可能挽救视力!

新治疗方案

属于一种不可逆转的慢性,如果严重受损,甚至可能无法治疗。黄医生透露,庆幸的是,随着医学和科技进步,从2000年,逐步开始迎来新治疗选项:“2006年之前,很多当时确诊的,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改善视力或延缓病情恶化的治疗方案,从2000年开始,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或称VEGF抑制剂)疗法的发展,湿性的治疗有了新曙光。这种经由眼内注射的抗血管新生药物,能够抑制异常血管新生,稳定患者视力。”

黄医生分析,现有VEGF抑制剂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注射型药物,一般会在患者眼部做表面麻醉和消毒,再给予药物注射,但是患者必须了解,VEGF抑制剂治疗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根据个别患者状况,做长期性治疗,比如开始阶段可能需要每个月注射一次,等到病情稳定时(水肿和渗漏等情况改善)再根据个别患者情况,调整或延长药物注射间隔期。

有别于其他疾病,黄医生坦言,人们其实很容易接受的发生,并开始治疗,但往往基于各种原因(比如治疗费用),持续性接受治疗相对是比较难的。

是一种需要长期性治疗和控制病情的眼科疾病,现阶段只能控制或延缓病情恶化,无法完全治愈,黄医生说:“过去,很多早期研究显示,患者须每月注射一次这类药物,甚至持续数年,以达到效果,但时至今日,已有非常具体的客制化剂量方案。目前的注射药物剂量方案,可视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情况做出调整,在状况稳定后,也有机会可以延长治疗周期,从而减少患者回诊次数和心理压力。”黄医生强调,对视力造成的破坏,有时是不可逆的,因此建议及早介入和积极处理,以免错失黄金治疗时间。

具体位置

黄斑部位于眼球后方视网膜中心,是人体中最直接受光部位,大约只有一颗米粒大,具有较细致锥状细胞,负责精细视觉与颜色呈现,帮助我们阅读、驾驶、书写,以及辨认面容和颜色等细节。因此,一旦受损,将造成非常大的视力伤害。

是指黄斑部出现变异,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扭曲变形及中心视力变差,通常是眼睛功能老化和衰退造成,延误检查和治疗更可能导致失明。

病变2大常见类型

,主要是依照是否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来区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干性”和“湿性”。干性指的是,黄斑区细胞开始退化而积聚代谢物,阻碍负责清晰视力的黄斑部形成病变;湿性则指的是,有不正常血管在黄斑部增生,且这些异常增生血管非常脆弱,很容易渗漏出血液、体液、脂质和蛋白质,破坏视网膜正常结构,导致感光细胞永久受损,造成视力急速衰退,引致失明。

与许多症状明显的疾病相比,早期并不易出现症状,一旦出现影像扭曲变形、视力模糊或视觉中心暗影等情况,往往已进入较为严重病程。

其中,湿性老年性和糖尿病黄斑部水肿是两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湿性老年性(nAMD):

一种黄斑部下方出现异常血管增生的慢性。这些眼球血管很脆弱,发生病变时,渗漏液体甚至是血液将会回流,并积聚在黄斑部,因此称为湿性老年性

上述情况最终会导致黄斑部的细胞受损并留下疤痕,经过时间发展导致患者逐渐丧失视力。nAMD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研究显示与家族遗传及基因相关。此外,吸烟或肥胖也会大幅度增加罹患疾病的几率。

糖尿病黄斑部水肿(DME):

也称为糖尿病,是一种牵涉到眼睛中央区域(黄斑)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这些病例中,患者黄斑部水肿,且视力早期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长期控制不佳的并发症。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小血管,引起出视网膜斑片状出血及蛋白渗漏。

DME是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眼部并发症之一。统计显示,我国几乎每5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几乎等同于全球盛行率的两倍,与血糖控制不良相关的DME,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大隐忧。

4大症状

常见这4种症状,须多加警惕。

症状1:Blurred Vision
视力突然发生变化,例如平时看得到的东西,突然看不到或变得模糊。

症状2:Gaps or Dark Spots
看到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看到黑点、眼前有漂浮物或黑影等。

症状3:Muted Colours
色觉异常,例如看到的颜色变浅,又或识别颜色困难。

症状4:Things Appearing as the Wrong Shape
看东西突然扭曲变形,例如直线看成了弯曲的线。

:尽早防治挽救视力

医生坦言,年龄相关性确实比较难预防,年纪越大,风险越高是自然定律。因此,如有家族病史的人,50岁之后最好会诊眼科医生,做必要检查,然而即使是一般人,上了年纪最好也定期检查眼睛,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是与糖尿病因素相关的,其实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患上糖尿病。万一已是糖尿病患者,就必须遵照医嘱,将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这样可以降低的可能性。另外,有血管性疾病患者和高度近视人群,黄斑部受损或病变风险也会高于一般人。”

所有疾病的预防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首先,必须通过均衡健康饮食、经常运动和充足睡眠等健康人生的基本条件,减少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比如三高)的发生。若已患有疾病,就必须积极配合医生,控制病情,才能减少各种并发症风险,当然也包括

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做眼科检查,包括全眼视力检查、眼压检查和视网膜检查等,必要时也可能需可加做黄斑部断层扫描(视情况而定)。无论如何,做好日常视力保健,定期会诊眼科医生,及早发现问题,趁早治疗,才能尽可能挽救视力。

高风险群包括:

长期吸烟

家族史

过胖或经常吃高脂肪食物

中高龄人群(年龄50岁以上)

长时间受蓝光或紫外线伤害、用眼过度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患者

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检测

无论是高风险人群或一般民众,都可定期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我检测。检测方式是先遮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表格中心圆点。若发现方格中的线条有扭曲、变形或出现暗影,就可能是nAMD和DME症状,务必尽快会诊眼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使用方式:

1. 把上面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距离,光线要清晰和平均。

2. 如有老花或近视,须配戴眼镜测试。

3. 先用手盖着左眼,右眼凝视方格表中心黑点。

4. 重复步骤1~3检查左眼。

单眼盯着中心黑点,正常情况下,方格应都是棋盘状笔直线条。若出现画面模糊、扭曲、有暗影或黑点扩散等非直线状态(见下图),应尽速前往眼科诊查。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顾名思医

眼疾

黄斑部病变

黄俊贤

相关文章

看好文:顾名思医|做对CPR 用对AED 救回一条命

看好文:顾名思医|每年害死千万人 保卫血管慢不得!

看好文:顾名思医|时间无法抚平一切伤痕 创伤后应激障碍别独自流泪

看好文:顾名思医|睡不够百病丛生还引发公害

看好文:顾名思医|失忆不等于失智 也并非衰老常态!

看好文:顾名思医|肺炎是头号健康杀手 高死亡率令人担忧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