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现代生活方式常使人忽视肥胖问题,然而其威胁不容小觑……

一名工程师有肥胖和代谢性脂肪肝问题,长时间未加重视,35岁时竟被确诊为糖尿病。研究显示,若继续忽视肝脏炎症,不仅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还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翻倍。
台湾减重专科暨家医学科医生魏士航透露,该名工程师BMI已达到40,属于重度肥胖。他由于轮班夜班的高压工作,导致作息不规律和睡眠严重不足。尽管不吸烟,也不喝酒,但零食成了他日常饮食“爱好”,有时甚至将整盒苏打饼作为一餐。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该名工程师体重在3年内,暴增38公斤,从78公斤小腹微凸体形,变成了116公斤“鲔鱼肚”。尽管早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和脂肪肝,但他对这些健康问题视而不见。
直到最近参加朋友联谊活动时,他发现自己常被“冷落”,才意识到需要减重,照顾一下自身形象。经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指数GPT超过40U/L,表明有肝脏炎症;尿酸、总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均超标;糖化血色素也高达6.9,最终确诊糖尿病。
典型诱因
2020年,各国肝胆科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和投票,正式提出以“代谢性脂肪肝”取代原本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新旧名称最大的不同在于,诊断条件从排他性(Exclusion)变成涵盖性(Inclusion)。只要有脂肪肝,加上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就可诊断为代谢性脂肪肝病:
●体重过重(BMI≧23 kg/m2)
●罹患Ⅱ型糖尿病
●具有两项代谢异常证据:包括腰围超标、高血压、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抗性过高和C反应蛋白上升等。
简而言之,有脂肪肝,加上以上三点其中之一,即符合代谢性脂肪肝病,酒精是否摄取过量,已不再是诊断项目之一。
上述工程师就是代谢性脂肪肝的典型案例。魏医生指出,患者饮食不规律,常吃高油脂和高碳水化合物的垃圾食品,导致肝脏脂质合成过度活跃。另外,工作压力增加了胰岛素阻抗,影响甲状腺功能,并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从而促进了脂肪肝的形成,还有不规律睡眠作息,也是脂肪肝重要诱因。

改善4要点
通过实施“211餐盘饮食法”,以及增加运动量,并辅以适当药物治疗,该工程师在4个月内,成功减重20公斤,糖化血色素降至6.1,总胆固醇和尿酸恢复正常,肝脏炎症也得到缓解。
针对脂肪肝,魏医生建议以下4个应对策略:
1. 合理饮食:采用“211餐盘饮食法”,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过多果糖的摄入,避免酒精,并适量补充益生菌。
2. 适度减压:远离压力源,尝试冥想、正念或呼吸练习。
3. 充足睡眠:保持固定睡眠时间,避免睡前大量运动和进食。
4. 规律运动:增加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肪生成和细胞损伤。
魏医生提醒,肝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不适,可能已是晚期,寿命仅剩3~6个月,特别是合并代谢异常肝脏患者,不仅面临肝病风险,还可能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两倍,癌症风险增加33%,绝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