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Like周刊

主题故事

鬼门开

七月戏台

文 文 文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主题故事|娱神娱鬼娱人 布袋戏指挥大局

以手操纵木偶,让木偶做出讲话、走路、舞刀剑等动作──在戏台上的迷你布袋戏中,操偶师仅用手、动作敏捷地演绎人物,这一指尖世界亦是中元普度常见的娱神、娱鬼、娱人活动。

布袋戏是源自中国南方一种传统表演艺术,早年传到东南亚国家之后,与在地文化融合。农历七月,在一些中元普度祭祀活动上能见到布袋戏演出,在祭祀祖先、救赎游魂的宗教仪式中,布袋戏表演增添了娱乐性。

在本地,最常见的布袋戏皆是福建话演出。“金钰堂中班”布袋戏演员操偶师阿Boon(刘南福)每次演出,都要一边操作木偶,一边夹演夹说唱,时而是“演员”代角色诉心声,时而是“旁述人”讲述剧情,难怪布袋戏又称掌中戏。

阿Boon(刘南福)

“一出折子戏由两三个演员加上音乐师傅,四人即可演出。戏班旺季一般是农历六月至九月,有神诞、中元普度、九皇爷诞等。我家族从事餐饮业,但是我对唱戏比较有兴趣,小时候看完戏曲表演,还会用树枝自制道具,模仿戏曲表演。现在我的副业是餐饮业,没有演出的季节就去炒萝卜糕。”

阿Boon跟着“金钰堂中班”有三十年,和戏班所有人感情犹如一家人。“金钰堂中班”老板娘戴瑞芳是从父亲、兄弟之手接下这具有五十年历的戏班;以前戏班叫“小开元”,后来改名且分成两组戏班,一是演布袋戏的“金钰堂中班”,一是唱戏曲的“金钰元”。

阿Boon(左起)和戏班老板娘戴瑞芳、另一位操偶师余燕燕。
阿Boon和操偶师余燕燕演出后台情景。

和戏曲戏班一样,布袋戏戏班现状式微,阿Boon见证了戏班的盛衰。五、六十年代鼎盛时期,国内戏班现场演奏音乐,有锣、鼓、二胡、风琴、月琴等乐器,现在仅剩现场敲锣击鼓,配合播放卡拉版音乐,显得萧索。

他说,布袋戏的演出剧目由戏班决定,剧目一般以家庭戏、文戏居多,而且没有区分哪些是在中元普度或是神诞演出,所有剧目皆可娱神娱鬼。

“戏班会在一个地方逗留多少天演出,胥视邀请方,有些一天、三天,一般一天会演两场。至于酬劳,都是依据演出角色而定,主角、配角、杂角获得的酬劳不一样。”

俗称农历七月为“鬼月”,民间信仰认为鬼魂会在这段时间出现。阿Boon曾在农历七月演出之时,遇过一些玄事:“那时候我演完休息的时,突然看到一个小孩爬上台,身影一下子就消失不见。”

还有一次,在旧巴生路表演,午后有一位安哥骑摩哆来到戏台,跟戏班老板说“xx那里请你们过去唱戏”。老板觉得奇怪,因为xx并没有请他们表演,可是对方坚持说有,于是老板便提议去找理事询问。

“当时我也在现场,安哥回了一句‘不要找理事,理事和大仕爷在开会’,然后骑摩哆车就走了。第二天老板才知道这骑摩哆车的人早已过世了。”

用灵活双手赋木偶生命

操偶师把手掌套入布袋里,以手指操纵木偶表演,手在演的同时,嘴巴亦要唱和说。布袋戏剧目众多,但是阿Boon从来没有看稿演出,应该说,根本没有稿可看,因为剧目多数是以口耳相传。“学的时候用脑袋记住,如果忘记了,再请教师父。基本上已经背得滚瓜烂熟,演出时一听到音乐,记忆里的词句一个接一个涌现。”

至于木偶的操纵,他解释,食指伸入木偶头部,固定及控制头部,拇指与中指则控制木偶的两只手,所有的动作皆由三根手指头灵活操纵。但是,他习惯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在一起操作,减轻中指负担。

“布袋戏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当角色在讲话时,木偶会配合内容而做动作。比如,男性角色潇洒豪迈,操偶时动作要大要明快。女性角色则是小碎步、动作斯文,展现女性的温婉气质。”

操偶师仅凭指头的敏捷灵活便能丰富木偶的表情和动作。加上音乐的陪衬,快慢得宜,能把剧中故事演绎得丝丝入扣。

食指控制头部,拇指与中指则控制木偶的两只手。

另外,当演出剧目有多个角色要登场,操偶师要一人身兼几个角色,当一个角色退场,马上就把手伸到舞台下的布条里,换上之前准备好了的出场角色,不停展示一种叫做“指头换装”以及“情绪切换”的高超技巧。

他坦言,手要动、口要唱和说,初期连续演出一个小时半,喉咙会沙哑。后来,逢演出前他会适量喝水,保护好喉咙。

阿Boon原是唱歌台,后来转往唱戏曲,再投入布袋戏。“以前看别人在台上表演,好像很容易,但当自己站在台上,才发现原来每一个动作都不容易。”也因为歌台和唱戏的经验,现在他掌中的木偶变得更有生命力与情绪。

为木偶穿上戏服。

木偶衣装有讲究

一个完整的布袋戏木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头、身、足。其中,头颈、双手及鞋子均用木头雕刻而成。身体部分仿如一个小布袋,袋中虚空,以便手掌伸入操作。

操偶师在演出前需做准备,首先是为木偶穿衣服。如前所述,木偶的身体是布袋,因此得在身上套上形形色色的外衣(戏服)、带上帽盔或头巾等头饰,形成各种不同身分的角色。

配合剧目有多个登场角色,操偶师也得把所有演出角色装扮好,逐一放在舞台下的布条上,方便演出时,顺手一抓、穿戴好布袋戏木偶登场。

为木偶穿上戏服,再戴上头饰。
布袋戏的迷你小舞台。

阿Boon说,不同角色的外衣设计有别,有钱的“小生”衣服和头饰鲜艳、有亮片,相反呈素色。一些外衣绣有凤凰图案,则用在皇后、公主、富贵千金角色身上,或在庆典祝贺表演上才会登场。

布袋戏角色和戏曲角色一样,分有生(男性角色)、旦(女性角色)、净(俗称大花脸)、末(男性老人)、丑(甘草角色或或搞笑角色)等。其中,又可依人物之年龄、性格再细分多种角色,如文生和武生、正旦和花旦等。

另外,从外衣头饰、木偶脸谱,可看出忠奸善恶角色特质。而“金钰堂中班”用的木偶和戏服都是从中国购买的,一个木偶价值逾百令吉,高约十五寸(38cm)。

一旦表演完毕,操偶师得把木偶外衣脱下来,再把木偶的布袋身体反转,摆放在舞台下的布条上,晾干沾染到的汗水或湿气。最后,把晾干后的木偶收起来,用小毛巾包裹头部,有序地排好放进箱子里收纳。

布袋戏角色老旦(左)和老丑角。
布袋戏角色丑角。
布袋戏角色小生(左)和小旦。

布袋戏演出有禁忌?

农历七月有不少民间信仰的禁忌,比如不夜归、晚上不吹口哨、不办婚嫁等。阿Boon认为,每人都有信仰自由,不过他在中元普度表演布袋戏,并没有所谓不可为的禁忌。“戏台后台供奉田都元帅,每天早上起来,我会点香拜田都元帅,但这只是我的个人习惯,因为田都元帅是戏班行业的守护神。尽管有时演出时观众疏落,但我绝对不会随便演、偷功减料,要对神明、好兄弟有尊敬之心。”

田都元帅的神象上,嘴巴两边常画有螃蟹,这源于他的身世传说。相传田都元帅是一名弃婴,被丢弃在田野中,幸得螃蟹吐出泡沫喂食才得以存活。

“自从师父告诉我这个故事后,我开始不吃螃蟹,就算没有演出,我也不吃螃蟹。还是那一句,这仅是我的个人习惯,并不是戏班的禁忌。”

在表演时,阿Boon手上的布袋木偶会从舞台下,缓缓伸上登上舞台之际,木偶的脸先是背向观众出场,直到出场到一定位置,木偶脸部才转向观众。

布袋戏偶从舞台下方,背向观众缓缓出场。

他笑着解释,这也不是禁忌或仪式,其实只是要避免木偶头部撞击舞台,留下刮痕。

为了避免木偶撞击舞台而刮伤,木偶会背向观众出场,出场到一定位置,才转向观众。

“我们都小心翼翼保护木偶,因为一旦头部有裂痕或是脱潻、有刮痕,很可能就不能继续使用,别人看到会觉得不美观。戏服一般不会洗,如果只是戏服钮扣坏了,就自己缝补,但如果戏服破损或过旧,就请人做多一套同款,约五十令吉。”

他听说过,不能踢收存木偶的箱子,也不能坐在箱子上面。另外,为求演出顺利,一般都在演出前会上香祭拜。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主题故事|浓妆艳抹登戏台 前排让座好兄弟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主题故事

鬼门开

七月戏台

相关文章

看好文:主题故事|写祖先名 供的是孝心

看好文:主题故事|擦亮木牌烟尘 祖先有家可归

看好文:主题故事|死过一次 换来余生清醒

看好文:主题故事|“经历”了死亡 才悟出什么是活着

看好文:主题故事|媒体失势网民当道 舆论界老大换人当

看好文:主题故事|全网公审 网暴有够狠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