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孩子总不爱吃饭,总觉得不饿,这该怎么办呢?”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拒绝吃饭是一个令人头痛难题。深入了解厌食原因和处理方法,可以帮你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厌食是一种长期不想吃东西、食量减少,甚至拒绝进食病症。严重时,孩子会厌恶食物气味,见到食物甚至感到恶心和引起呕吐,所以称之为恶食。
雪兰莪双威中医中心中医林晨欣指出,任何年龄层儿童都可能发病,其中以1~6岁孩子最为常见。
除了食欲不振外,患儿通常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但如果长期没改善,可能导致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并容易患上其他疾病。
当孩子出现抵抗进食、食量减少或挑食等行为时,这可能是孩子个人偏好,也可能是对特定食物的排斥。
尽管厌食和挑食常被一起讨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挑食是指孩子只喜欢吃几种特定食物,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但不排斥“吃”本身,只是不喜欢某些食物;厌食则是指孩子食欲减退,对大多数食物都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吃饭,每次进食量特别少。
持续的挑食和食量减少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不足。

成因千百种
导致小儿厌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
1. 口味敏感:有些孩子对特定味道或质地食物特别敏感,因此可能拒绝某些食物。
2.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都可能影响孩子食欲。
3. 生长期:在某些成长阶段,孩子食欲可能自然减退,例如牙齿萌出和肠胃功能发育等,都可能导致暂时性食欲减退。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4. 家庭环境:家庭饮食习惯、用餐时间和氛围也会影响孩子食欲。
5. 社交因素:孩子可能受到同伴、亲戚或其他社交圈中儿童的影响,导致在食物选择上有偏好。
6. 其他因素: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道菌群紊乱和胃肠动力不足等。
总的来说,厌食原因是多种多样且复杂的,通常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孩子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评估和处理厌食问题时,须综合考虑多种可能因素。
积极改善为上策
家长和监护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改善小儿厌食问题:
1. 创造积极用餐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和积极用餐环境,避免在用餐时训斥或打骂。
2. 多样化食物选择: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并且种类多样食品。饮食定时定量,荤素配搭,鼓励多吃蔬菜和粗粮。母乳喂养婴儿在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
3. 设定规律用餐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定时进餐习惯,并且在饭前不要给予糖果或饮料。
4.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参与健康饮食习惯。
5. 尊重孩子食物偏好:尽量尊重孩子食物偏好,不强迫他们进食不喜欢的食物。
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食疗推拿相得益彰
据中医见解,厌食多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胃主接受和消化食物,脾则负责将食物中营养运输到全身。只有脾胃功能调和,孩子才能享受食物的美味;若脾胃失调,消化功能减弱,就可能导致厌食。
以下是一些改善小儿脾胃问题的中医小妙招:
1. 膳食疗法:对于厌食小儿,建议选择易于消化食物,如山药粥、小米粥、水饺、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有助于提升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
这两道简易食疗有助改善厌食:

2.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理论下,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穴位,以治疗小儿疾病或保健。研究表明,小儿推拿有助于消化、促进胃动力、加快胃排空,并提高微量元素和糖分的吸收。
以下是一些简易的小儿推拿手法:

●揉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有助于健脾胃,消食化积。做法为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50~100次。

●揉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有助于健脾胃,消食和中。做法为用拇指或食指与中指点压按揉50~100次。
如果尝试各种方法后,孩子仍存在厌食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专业医生通过详细诊断,可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