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日综合电)近期中国中央政府号召过“紧日子”,各地政府响应,许多公务单位与国企职员遭降薪。地方政府也大力在出公差、公务接待方面节省开支。反映出地方财政紧张与中央地方财政长期失衡的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周二报导,自去年底中国财政部会议提到“紧日子”,今年3月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上这个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各地公务员迎来“降薪潮”。
中国西南地区的科级公务员刘小姐表示,她每个月薪水不到4000人民币元(约2449令吉),但往年达到考核目标,能拿到5到10万元的年终奖金,“指望着年底的奖金过日子呢,(今年春节时)听说奖金没了,立刻就流下眼泪”。
报导指出,受“紧日子”影响的不止公务员,今年以来中国金融业降薪也频传,甚至有员工已发放的奖金遭追回。最近多地公立医院传出薪酬制度改革的文件,也被理解为降薪措施。
上周山东省一度传出省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企”,被解读为10万人告别“铁饭碗”,虽然当地政府称“这些均为误读”,但也未明确否认事业单位人员转制的消息。
报导表示,除了降薪之外,各地政府部门也“出奇招”节省开支,例如苏州要求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公务接待安排在机关餐厅的,原则上提供员工餐菜品。安徽省要求推行无纸化办公、空调冬季不高于摄氏20度夏季不低于26度、严禁同城接待。
陕西要求办公用房能不修的不修、能小修的不大修,公车超8年的能用继续使用,降低采购费用,严格差旅审批。湖南省规定更新公务用车必须同时达到使用年限超过8年、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的条件,提倡在机关餐厅展开公务接待,闲置用车设备交属地公务仓管理。
报导引述荷商安智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指出,目前中国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压力,因为以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土地出让,而这一收入因房地产业低迷而枯竭。2024年上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为15.3兆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7%。
国际评等公司穆迪去年底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等A1不变,但将评等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主要理由包括地方债过高,使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财力下降,以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使中期经济受到影响,两者相互影响之下,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带来较大冲击。
报导指出,要解决目前的地方财政危机,一个方法是调整税制。自从中国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划分“国税”与“地税”。穆迪分析公司分析师克鲁斯指出,“地方政府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但只获得了约一半的税收”。30年来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
不过刚结束的三中全会承诺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失衡问题,增加中央政府支出,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并且承诺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并扩大徵税范围。
三中全会后,中国财政部就表示要“考虑将推进消费税徵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税为1.61兆元,占税收收入约8.9%。
另一个方法是加税。中国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近期撰文指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30%左右比重,尤其2019年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后,2023年这一比重降到26%,因此他认为有必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而且综合来看,房地产税从属性上看最适合于作为地方税的税种,也是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税种。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