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但在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种族以外,我们对其他族群文化却了解甚少。比如,世代守护着马来西亚半岛森林的原住民有哪些族群?他们的宇宙观和价值观跟生活习俗有何联系?
众所周知,“Orang Asal”指的是马来西亚半岛和东马所有的原住民,约占3千240万总人口的11%。半岛上的原住民通常被称为“Orang Asli”,由18个族组成,人口约有206,777人,仅占半岛人口的0.8%。(注: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来源:IWGIA)
Gerimis Art Project是由叶力诲(Sharon Yap)、谢雯娣(Wendi Sia)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18年创办,通过田野调查、出版刊物和展览等方式介绍半岛原住民文化,旨在让更多人听见森林居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智慧。“原住民是我们的老师。”Sharon和Wendi异口同声说。
六年前,他们第一次走进原住民社区做调查时,原住民显得害羞和腼腆,对来自城市的访客有些疏离感。他们用了几年时间,通过一次次探访,慢慢与原住民建立联系,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不是几次造访就可以打破隔阂,友谊需要时间培养,只有通过双方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换来真诚的交流。”
他们在逐步了解过程中发现,原住民文化实际上蕴含着超越现代文明的深邃智慧,或许现代人能从中找到人类与地球未来命运的答案。
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与天地和祖灵沟通的仪式。他们在种植、编织、治疗、收成等活动中都会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天地和祖灵保佑。现代人常觉得这些习俗是迷信,但深入了解会发现它们其实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智慧。比如,华人的许多传统习俗,如播种收成仪式、清明祭祖、新年做年糕的禁忌,甚至农历七月拜好兄弟等,都与原住民习俗有相似之处。只是今日都市人和自然祖灵的联系越来越疏远,不像原住民那样亲密。
原住民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社会提倡的“永续生活”。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以尊重大地、自然和祖灵为先。无论做什么都会考虑祖先教诲和后代未来。例如,森林中那些百年榴梿树,就是原住民的祖先为后代种下的。他们保护森林和水源,是为了给后代留下最好的资源。
然而,现代社会往往因为贪婪,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这正因为我们已然忘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面对未来的挑战,原住民的生活智慧值得我们借鉴。正如Sharon所说:“原住民只取用森林能给予的,而不是一味索取。”他们的信仰强调宇宙、天地、人类和动植物和谐共存,对看不见的精神世界保持敬畏,这种敬畏源于尊重,而非恐惧。宇宙万物和谐共存,就是最理想状态。
亲近他们 打开一个世界
生活在森林中的原住民,守护热带雨林让其免于快速消失。然而,我们对原住民有许多误解。比如,认为他们住在树上、缺乏教育、贫穷落后,甚至批评他们“懒惰”、“不上进”。
Sharon认为,用城市人的标准去评判原住民是不公平的。虽然他们可能不适应工厂的工作节奏,但在森林中,他们采集榴梿、砍伐藤条、种植山地稻谷,这些都是艰苦的劳动。他们通过中间人赚取微薄的收入,用来买汽油、支付通讯费、上医院看病、供孩子上学,谁又能说他们“懒惰”呢?
她笑说,和原住民相处时,必须适应他们的“甘榜时间”,放慢节奏,开工前要先坐下来喝茶聊天。他们常常觉得城市人太急躁,总是在赶时间。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呢?
大多数人对原住民充满好奇,却又陌生,甚至完全不了解。Sharon认为,如果我们在学校里有原住民同学,或许就不会觉得难以与他们产生联系。正因为缺乏足够的交流,才导致许多误解。
成长在单一语言背景,难免对陌生文化感到疏离。Sharon出生在柔佛,读的是华小和独中,直到步入社会工作后才接触到其他族群文化。相反,Wendi在吉隆坡长大,读国文学校,不懂华文,生活习惯受吉兰丹外祖母影响。我们往往通过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族群的文化,逐渐找到身分认同。而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需要各族的包容和珍惜,才能得到延续。
“当我们主动跨出一步去了解,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她们希望大家能从原住民那里学习如何爱护土地,与自然和平共处。
不论什么族群,大家都为下一代幸福而努力生存。虽然文化和信仰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华人先辈从中国南下,在这片土地上辛勤打拼,建立家园,扎根生长。原住民世代生活在这片森林,他们原本不需要依赖金钱,只需依靠森林资源便能生存,但现代文明逐渐侵蚀了这种永续的生活方式。
随着森林和土地的开发,一些原住民被迫离开家园,搬入城镇,年轻一代中只有少数还能流利地说族语,并保留传统习俗。如果再过五十年,当他们失去土地,断绝了与自然的联系,原住民文化可能会彻底消失。然而,人数稀少的原住民依然坚守着他们的森林、红树林和传统习俗,为争取自身权益斗争。正如华人不能接受失去身分认同和传统文化,原住民同样也在努力保护他们的土地和文化。只消换个角度想,我们就能更理解原住民。
从工艺窥探生活
在Gerimis Art Project团队为期六年的田野调查中,Semai、Mah Meri、Temuan、Temiar和Batek族原住民朋友欢迎他们进入家园和社区,并分享祖先历史和智慧,让人对他们的世界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今年6月,Gerimis策划了《Crafts & Care》常设展览,让公众通过工艺视角探讨半岛原住民的宇宙观和生活。在原住民的世界观里,人类、自然(如植物、动物、河流、山脉等)和超自然(如土地的灵魂和精神)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被同等关怀。
展览展示三样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并且延伸探讨了自然纤维的使用、旱稻种植时节、疗愈仪式以及原住民代代相传的祖先智慧。尝试描绘出原住民如何将他们的宇宙观融入到日常物品和生活习俗中。《Crafts & Care》展览在吉隆坡文创商场GMBB三楼,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11点至晚上8点,免费入场。
习俗与自然紧密相连
对于Semai族人来说,他们的一年跟山地稻田种植周期,与果实丰收的季节密切相关。比如,8月到9月是播种季节,接着9月到10月是果实丰收季节,年底是季候风季节,然后1月到2月是山坡稻田的收获季节。
Semai族人利用传统生态知识和原住民的土地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确保多代人的食物安全,同时不会耗尽土地活力。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会遵循严格的传统习俗(adat),以此来安抚并保留稻谷的灵魂(ruai padi),以确保丰收。这些习俗确保了人们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维系了人与超自然存在之间的关系。过去半岛稻农都会举行“Semangat Padi”仪式,现在已渐流失。
而Semai族传统的疗愈仪式Balei Pancur,则是人类与超自然之间的对话。Semai族相信人有六个魂,第七个魂是影子,这与印度人信仰的脉轮、华人说的三魂七魄有点相似。当人感觉不舒服或生病,可能是魂魄丢失,需由部落祭师通过疗愈仪式将魂魄招回,这一点类似华人民间的“收惊”。
Semai族祭师在睡梦中跟守护灵沟通,准备其要求的祭品进行仪式,祭品有各种各样,可以是花布、做成飞机形状的东西等,仪式中亦使用各种花草,相信自然的力量能够使人保持身心健康平衡。
对于原住民来说,习俗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雪州湿地原住民Mah Meri(译做玛美里)文化中,“Bunga Moyang”是传统活动和仪式中,用来祭祀或纪念祖先的花朵,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联系,反映了原住民文化中深厚的祖先崇拜和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祖灵节”(Hari Moyang)是玛美里族一个重要的祭祖节日,也是他们文化中最神圣和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之一。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在这一天会回来祝福子孙后代,因此会准备供品,如食物、花朵、香料来供奉祖灵,并通过舞蹈、歌唱和各种仪式来纪念祖先。
有意思的是,玛美里祭祖时也会烧华人的冥钱,一般相信此习俗是因为长期与华人来往通商受到影响。玛美里族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指祖先乘舢舨从遥远北方而来。玛美里语中有些词源自潮州话,然而在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语言文化融合很常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主题故事|油画水彩相辉映 斑斓色彩江山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