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民众了解新闻的渠道,从报纸逐渐移步到网络媒体上。在智能科技和网络被普及化之前,新闻都是要通过特定时间段的电台、电视台播报,或者翌日被刊登在报章上看,才能传达出去。
踏入“人手一机”的时代,国内外新闻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所有人接触。新闻在网络上的快速传播,除了让民众及时了解时事,也让大家马上在媒体贴文的留言区中进行讨论。
因此,在看新闻论时事的便捷下,民众所给予的反应,不再是经过沉淀才发表的,而是即兴的通过几个按键,向全世界发出他们的心声。
往往这个时候,大部分民众都是受到情感的影响而感性发言。深怕错过了话题热度,不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时事发生的整个脉络和前因后果,甚至只看新闻标题就“振振有词”。
关心时事本是一件好事,却因这一群信口开河的民众,导致网络媒体中萦绕着一种不健康的社交环境。许多民众靠着对于事件片面的认知,在谈论时断章取义,让许多讯息没有正确被传达给其他人。
随着我国对于言论自由的放宽,近期能看到许多马来西亚网民都踊跃抒发意见,然而,评论区却逐渐走向一种负面发展。或因生活不如意和对特定政府机构的长期不满,许多网民对于新公布的政策,鲜有给予一种专业和理性的评论。无论政府的决策或大或小,又是否有利于民,留言区大面积的言论,都是对于政府的负面评价,甚至将其他事件牵扯在一起。
还记得去年有关我国副首相的容貌一事,绝大部分的网民都只是指着副首相的眼皮进行嘲讽,却没人在乎这起手术的缘由。因容貌上的改变而进行人身攻击,又以所谓的“相由心生”从样貌来评价他的为人。试问,民众是应该以容貌去关注一位政治人物,还是应该监督他的政绩和行为举止?
再者,以公务员起薪为例,有的公众认为政府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有些则批评公务员办事能力不佳,凭什么起薪,有的又抱怨政府为何不下令私人企业一同涨薪。只因事不关己,所以从不思考这个政策所带来的良效,只认为政府是在帮助特定群体。仗着自己有交税“养政府”,自身并非受惠者,因此对政府发出批评和反对声浪。这个时候,公务员的感谢之词,就只能沉没在留言区底部。
网民大多意气用事
网民的意气用事,导致他们没有真正去关注新闻的核心和价值。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也要营造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所提出的观点或许无法做到中立,但最起码要理性,应该给予一些客观且有建设性的评语,而不是将留言区变成言论的战场。每个贴文下的评论应该是和该事件相关的,而不是断章取义或借题发挥,更不该有语言暴力或人身攻击。针对政商、民生课题、灾祸新闻,要做足资料调研和全面了解才去评价。
言论自由不等于言论放纵,并非任你信口开河。所有的言论都背负着责任,所有的胡言乱语都可能是个人问题,亦可能延伸成社会问题。在这个“凡走过必留痕迹”的互联网时代,请为自己和下一代,留下一片网络净土。让下一代从初次接触社交媒体的那一刻,就意识到看待任何事情都应该要理性客观,这是作为马来西亚民众应该要去努力实行,去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