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从课室走出来,看到几位一年级的孩子在等待上课的空档时间,到玩具角落区把玩具搬出来玩,脸上都挂着满足、幸福、开心的笑容,跟他们真正上课时的气氛和感觉完全不一样。
那些玩具可能都有官方的玩法,可是孩子拿到玩具了根本没有在看说明书,他们总有自己的玩法和规则,总能够赋予玩具新的生命和价值,从而展现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创意和创造力。
往往是大人的介入,让游戏变得不纯粹了,现在大人比较能够接受孩子玩游戏,可还是会有一种希望孩子从中学会什么东西的思维。每次买一套玩具给孩子,总希望这个玩具能够培养什么能力或者教会什么知识。可是孩子玩游戏,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以前我们也有卖一些游戏,家长常问的是:“老师,我孩子说是这样玩的,有玩错吗?”游戏固然有游戏规则和官方玩法,可是没有根据规则玩也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游戏规则也是游戏设计者在无数次测试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游戏有漏洞或者对某些玩家不太公平,所以增加了一些规则防止这些不好玩或不公平事件在游戏中发生。
游戏鼓励思考
游戏仅仅只是游戏,是允许不断试错的,所以如果孩子没有根据指定玩法去玩,他也会在无数次的探索中发现不对的地方,进而自己更改游戏规则,让游戏更符合逻辑以及玩起来更顺畅一些,这不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吗?孩子在乱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希望培养孩子的所谓高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说回那群在等待上课的孩子,他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找了一个角落,就按照喜欢的方式在玩,我观察了一会儿,几位小朋友各玩各的,然后会跟他们的朋友分享想法,分享他们在做什么,气氛很和谐,我看了都觉得很开心。
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孩子啊,原本不应该就是这样吗?一个让孩子们可以好好玩乐可以互动的环境不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吗?
现实中让人无奈的是,学校课纲越来越难,越来越不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一些幼儿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希望帮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所以也安排了各种基础知识课程,然而牺牲掉的就是孩子玩乐的时光,孩子跟朋友们互相分享喜悦和交流的时光。
成绩至上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愈发强调学业成绩和知识积累的社会中,常常忽略了孩子在童年时光中最本质的需求是玩乐和陪伴。这种忽视,渐渐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缺乏优质的玩乐经验,他们的童年变得更加紧凑,失去了那分无拘无束的快乐。
我一直认为,游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娱乐,更是他们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在玩乐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和世界。这样的自由探索,比任何课本上的知识都更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
每一个游戏,都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是他们探索与表达的一部分。现代孩子的各种状况包括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表达力较弱等等,我认为都跟缺乏玩乐有关。
陪伴和玩乐是孩子童年最重要的影响。它们不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更是塑造他们性格、能力和世界观的基石。让我们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干预,多一些真诚的陪伴,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探索和快乐成长的空间。因为在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时光中,孩子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