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导/摄影:何汉宾
跨文化学习,友族青年掌狮头,舞狮打破文化隔阂。
作为中华文化代表性的项目,舞狮(南狮)表演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是新年期间,公司开业、政府活动、商界典礼、教育活动、学校活动,都可以看到舞狮的演出。
随着舞狮活动在我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少友族也渐渐开始涉足舞狮活动,不仅围观,甚至会主动加入,参与训练、比赛,甚至代表州属和国家出国竞赛争光。

关丹建造行武术醒狮团创办1972年,该会过去运作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态度运作,并不被派系和派别所拘束,近10年来,该醒狮团更是名响国际,参与过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国际狮王高桩邀请赛等。
该团教练丘月伟认为,中华文化不应该被自己立下的框架所局限,在推广文化上应该采用更海纳百川态度,吸引人才和容纳不同文化,从而影响他人。
“其中就包括我们就愿意接纳有兴趣的友族加入,只要你们愿意,我们都非常欢迎。”

“我们的狮队里有华巫印3大种族,甚至包括沙巴州少数民族,在这里我们不看肤色,只看能力和潜力,只要表现好,都能上台和上桩表演。”
目前醒狮团内新狮主力军中有不少友族,他们都是未来潜力主力军。赛夫丁作为狮头,表现冷静灵动、波加葛山在新生代中最为资深,性格坚强;莫哈末依芬则充满活力,这些都是我们狮团的未来。

醒狮队就像大家庭
莫哈末赛夫丁(18岁)
莫哈末赛夫丁(18岁)于两年前在朋友莫哈末依芬和依山的拉拢下加入醒狮团,结果就此与醒狮队结下不解之缘,如今更是醒狮队青年队掌狮头代表之一。
目前他在关丹某餐馆上班,但每周都会定时到建造行练习。这对他来说是有点累,但他却是非常开心,这就像一个大家庭,舞狮也是他最投入的爱好。
“说真的,家人并不排斥我加入狮团,甚至去年我在关丹成功广场比赛时,一家人还到场支持打气,以我为荣。”

练习跳桩争史上场
莫哈末扎希芬扎芬兰(13岁)
我在小学5年级,在关丹光明小学加入醒狮队,现在在关丹圣多默国中读书。
虽然现在学习环境不一样,但还是非常热爱醒狮,由于年龄关系,我还没法执掌狮头,但有机会就练习跳桩,希望有一日,可以与同伴掌一头狮,站在高桩舞台上表演。

家人支持投入训练
莫哈末依山(18岁)
我目前在关丹绕道一带的快餐店工作,工作完后我还需要坐车半小时赶到位于关丹新村的建造行内练习。
在2022年加入建造行醒狮团,幸运的是,父亲和家人非常支持他,让他每周安心赶到建造行训练。
虽然目前我只是负责打锣,但有机会的话都会练习跳桩,感谢教练的用心,给我机会尝试,教导我们学习。

断腿痊愈继续前行
波加葛山(17岁)
我目前在阿益布爹中学读书,我自从10岁开始加入建造行武术醒狮队,如今已开始掌狮头练习跳桩。
记得2年前练习时,不慎从高桩上掉下,右腿跌断,被迫躺着休息3个月。
当时真的很痛,整个脚甚至呈S型,但痊愈后,我又回到建造行练习,舞狮如今已成为了我的生命中一部分。

2年前加入建造行
莫哈末依芬(18岁)
我目前在技职学院读书,于2年前加入建造行这个大家庭。
我家住隔壁,小时候看到建造行的师兄师姐在里面练习,在高桩上跳来跳去,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对醒狮拥有了很大的兴趣。
两年前,我鼓起勇气,加入建造行,希望未来可以领衔一个狮队到外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