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许雅玲
摄影:连利元、李玉珍
2017年,马大医药中心进行国内首宗活体肝移植手术,标志着国家移植医学迈进一大步!
如果说,如果没有杨文锟医生锲而不舍地、号召具有同信念的同伴医生加入,书写七八份周详的建议书,还对外寻找资金,活体肝移植可望而不可即。
迄今,马大医药中心总共完成了28宗活体肝移植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杨文锟医生的团队,为清贫病人筹募医药费,破除穷人等死的宿命,向世人展示医生的崇高价值。
53岁的杨文锟,目前在雪兰莪八打灵双威医院、担任肝胰胆及肝移植外科专科总顾问。
去年,部署好第二代移植团队的传承,他迈入人生另一个里程碑。
“年轻医生成为专科医生三数年后,就会转入私人界。我在52岁转入私人界,是否非常迟?”他笑说:“转入私人界,除了经济因素,还有第二个理由–我希望走在肝胆胰外科的尖端,挑战机械手臂微创手术。”
杨文锟在马大医药中心等待了10年,仍等不到医院购置医疗机械手臂。去年加入双威医院,马上得以发展机械手臂微创手术。
“机械手臂微创手术是未来医疗的趋向。在大马,机械手臂用在肝胆胰手术,目前只有双威医院可进行。”
微创手术3大好处
全国也只有他一个人用机械手臂,进行胰腺头肿瘤切除手术。
“微创手术有三大好处,包括:病人的痛楚比较少、病人失血也较少,病人出院较快。用机械手进行微创手术,难度相对减低,同时,对病人来说,比普通微创手术较安全一点。”
在国内,医疗机械手臂非常昂贵,一旦普及化,必然是未来医学的大福音。
“这方面,大马比其他国家落后,必须急起直追。我们必须要掌握机械手臂,便可把肝胆胰外科提升一大步。”
实际上,机械手也关乎医生的技术能力,动手的医生,必须在普通手术和微创手术上具有丰富经验,才容易掌握机械手臂的使用。
“机械手臂把切除的病灶,以高清放大镜头来切除肿瘤,增加了准确度。另外,机械手臂会帮助稳定医生双手,使得手术更精准。”
杨文锟强调,“只要马大医药中心要进行肝移植,我必定回去帮忙。第二代团队虽然能够完成大多手术,但万一发生突发状况,还需要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老手帮忙,以便能够及时反应。”
对上一个活体肝移植手术,是为全马最小的婴儿进行肝移植,体重仅6.8公斤。
“婴儿有一些免疫系统不正常,肝遭受自身免疫系统破坏,爸爸捐肝给他。爸爸是沙巴土著,家境清苦,团队帮他募款。”
团队6灵魂人物 栽培第二代接班
如今,马大医药中心第一代移植团队的6位灵魂人物:杨文锟医生(外科)、高炳顺医生(外科)、Alizan AbdulKhalil(外科)、罗佩珊医生(麻醉科)、诺嘉菡哈尼茵医生(麻醉科)、Sanjiv Mahadevan 医生(肝病科)和Ruveena医生(肝病科),已栽培第二代接班人。
杨文锟强调,“第二代移植团队,他们非常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加入信念或许不同。我告诉他们:学好肝移植技术,未来,无论做不做移植,你已经把本身技术推到更高峰,那么,你做其他医治,也会更得心应手。”
实际上,肝移植团队成立初期,不管内科、外科或麻醉科,对于动切肝手术,医生们也非常担忧,并且,对于团队配合,他们也觉得困难。不过,做了几次肝移植,切肝手术对于他们不再困难了。
“我希望接班的医生们,能够和我一样,做本身喜欢和需要做的事。”
教授一个建议 促成组队契机
杨文锟成立肝移植团队的契机,可追溯回16年前。
“2008年,我在香港玛丽医院深造肝胆胰外科,当时的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卢宠茂教授(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长)建议,既然研习一年,不如半年学习肝胆胰外科,半年学习肝移植。”
“卢教授强调,就算最终你不做肝移植,然而,你掌握刁钻的肝移植技术,这对你从事肝胆胰外科有很好的帮助。我对肝移植便产生兴趣。”
2009年返马,大马仍未有活体肝移植团队,后来,长期在新加坡发展的肝移植名医陈凯泽(已故),曾提出以收费制为马大医药中心进行肝移植手术,而后续照护必须交由马大医生负责。
这不是理想的模式。2004年,梳邦再也医药中心曾进行一次换肝手术,由新加坡医生主刀,手术完成后医生返新,病人的后续治疗成为一个问题。
这也促使杨文锟和同事们坚定,倒不如马大医药中心成立一支移植团队,从头负责到尾。
好建议书没下文 厚脸皮四处筹钱
为了成立肝移植团队,杨文锟厚着脸皮找钱。
“2012年,呈交第一份建议书,没有结果。我继续呈上七八份建议书,每次都获得评语:很好,国家需要活体肝脏移植团队,但没有经费。我不想因为缺钱就止步,决定向外找钱。”
皇天不负苦心人。2015年,经马大医药中心儿童肠胃专科医生李纬夏教授的推荐,星洲日报基金会通过杨文锟的建议书,捐献50万令吉,赞助马大医药中心成立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医疗团队。这基金用于团队组成、训练及支付数位病人的医药费。
有了基金,2015年马大移植团队前往香港玛丽医院观摩2周。马大医药中心和玛丽医院达致协议,大马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将由玛丽医院派遣肝脏移植团队支援配合。
2017,马大医药中心做玛丽医院支援下,进行第一单成人活体移植手术,至于小儿科肝移植,如火如荼进行。
2019年,马大医药中心和中国上海仁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共有16名大马医生被送往上海,观察实习4个星期,重点学习小儿科肝移植。
同年8月,马大医药中心和仁济医院合作,首次为患有慢性肝病儿童,进行活体肝移植。这之后,小儿科肝移植队伍陆续加入了小儿科医生伍瑞腾(儿科)、颜振胜(儿科特别护理)、蓝汉燕医生(外科) 及 Ina Ismiarti(麻醉科) 等等。
赴外国移植 费用高昂数倍
新冠疫情来到,移植团队“独立”进行移植手术。
杨文锟说:“疫情期间,政府不允许人民出国,我们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不然,等不到疫情结束,病人便已去世。疫情,让我更加坚定,大马一定要有自己的移植团队拯救病人。”
“到底,有钱的病人会选择去台湾、中国或新加坡动手术,但绝大多数大马人,都承担不起外国逾百万令吉医药费。大马肝移植手术费用,大概逾10万令吉。而国外肝移植的费用却是这的数倍。就以新加坡为例,就得70万令吉。”
太太支持体谅 家庭是安全网
杨文锟坦言,“家庭是我的安全网。要做一个好医生,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从小学至大学,做事勇往直冲,因为知道就算失败,父亲杨瑞福和母亲洪秀花,永远在背后支持我。”
其实,澳洲返国,因为中学在新加坡完成,没有考获SPM马来文优等,无法参与硕士培训课程。但他不想放弃医生梦想,虽然被马大录取,但却没有工作岗位给他。他作出大胆决定,申请成为住院医生,不要求薪水,只求工作机会。
“整整7个月零收入,正是家人支持我,我才能耐心地等到深造机会。”
结婚生子后,因为太太甄伊苓的支持和体谅,他才没有后顾之忧从医,有多一点时间帮助病人。
“太太把子女照顾到那么好,我才能安心去成立移植团队。正是我的家庭,成就了现在的我。”
53岁,他想成为太太和子女的安全网,决定转入私人界,把工作交棒给第二代接班人。
活体比大体移植 更具挑战
外人看杨文锟,是人生成功组。
他说:“我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不遗余力组织移植团队,最终是想要鼓励捐赠器官,进一步推广大体移植。”
在国外,捐赠器官者众,那么,就不需要活体捐赠者。
“最重要的是,大体移植,不需要让另一位健康人士来冒动手术的风险。前面几个活体移植个例,我们战战兢兢,万一捐肝者面对健康问题,整个移植医疗就会垮掉。”
说起来,一个成人捐肝者,他的肝要供2人用,能移植的肝容量必然小,进行大体移植,直接移植整颗肝。
马大有做过一个大体肝移植手术,当时,士拉央医院因为特定原因不能进行手术,恰好,器捐者是在马大医药中心往生。
“有器官,有病人,有医生,那就进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