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养生

糖尿病

郑惠蔙

老有所依

文 文 文

老有所依|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突破700万人!

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是马来西亚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五分之一大马成年人,即约390万18岁及以上国人患有。2025年,估计将有700万大马成年人罹患,患病率高达31.3%!

4大类型各症状有别

1. Ⅰ型又称幼年型或胰岛素依赖型。因自体免疫失调,摧毁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所致。发病后,终身须注射胰岛素。其症状一般会在一个星期至一个月期间出现。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Ⅱ型俗称成年型或非胰岛素依赖型,据统计Ⅱ型患者占患者中的90%左右。其源于胰岛素抵抗作用异常(细胞对于胰岛素的反应不正常、不灵敏),又或细胞对胰岛素没反应,而本身胰脏并没有任何病理问题。

随着病情进展,胰岛素分泌亦可能渐渐变得不足。Ⅱ型是血糖从正常到不正常缓慢发展的历程,症状不明显,目前认为和家族遗传、缺乏运动、生活习惯及肥胖有关。

此类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又或仅有轻度乏力和口渴等,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后才能确诊。

生活方式的改变被证明是预防和延缓Ⅱ型发病的有效手段,人们应该:

●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BMI 18~25kg/m2)。

●定期做中等强度运动。

●维持健康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饱脂肪,并尽可能避免精致食品的摄取。另外,每餐热量分配要做好,计算每日摄取热量,并多喝水。

●戒烟戒酒,并保持心情愉快。

3.妊娠:怀孕期间引发的,发生率约1~3%。

4.其他:因胰脏发炎、外伤、自体免疫疾病、基因异常、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以及多种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胰升糖素瘤)等原因引起的

常见致病因素

1.肥胖:精致饮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成因和诱因之一。现代人生活中,充斥着大量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而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指数。

2.生活习惯:如高糖高油饮食、运动量不足,以及压力过大等。

3.睡眠不足: 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进而增加风险。

4.遗传或体质:如Ⅰ型是先天遗传或自体免疫异常导致。

中招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会出现此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其中更多见于Ⅰ型。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和肥胖:多见于Ⅱ型,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诊断时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反覆阴道炎、肌肉无力和疲劳等。

然而,许多患者在最初数年间,并不会出现病征,一般通过常规体检才被诊断出来。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酮酸血症与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此类患者会产生高血糖,并伴有意识水平下降,以及低血压病况。

一般上,确诊须经由血液检查而定,如检测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高危族群应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应定期做指血筛查 (最好一年检查一次,若已确诊为前期,则应每半年抽血检查一次)。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应多加注意:

1.有糖调节受损或前期史。

2.年龄≧45岁(随着年纪增长,胰脏功能会慢慢衰退)。

3. 超重或肥胖(BMI≧25kg/m2),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4.Ⅱ型患者一级亲属。

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产史或妊娠史。

6.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7.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mmol/L,三酸甘油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8.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9.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病史者。

10.BMI≧24.0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1.严重精神病和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患者。

12.长期吸烟。

13.酗酒。

14.长期不运动。


█若血糖长期偏高且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人体各大器官。

置之不理并发症缠身

前期几乎没有症状,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然而研究指出,处于前期族群约3~5年后,有四分之一会变成,如果没有治疗,将会出现并发症。

Ⅱ型是慢性疾病,患者预期寿命可减少高达10年,导致预期寿命减少的部分原因是,与其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包括:

1. 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眼”,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内皮,引起一系列眼底病变。一般上,患者在罹患10年后,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又或是Ⅰ型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该病变。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主要原因,2.6%全球失明可归因于

2. 肾病:俗称“糖尿肾”,患者患上肾病几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发展至晚期,肾病更可能导致肾衰竭,患者必须接受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肾功能下降除了导致患者平均寿命较短外,亦会增加其他相关并发症风险,例如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40%末期肾脏疾病成因来自于
 

3. 周边神经病变:因长期代谢失调,血管系统功能受影响,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常见症状如下肢、手臂和手指出现剧烈疼痛刺痛、烧灼及麻木感。持续性疼痛将影响生活品质、睡眠和情绪(焦虑及忧郁)。

除此之外,晚期后遗症包含足部溃疡、夏科氏神经性关节病变,甚至截肢。另外,也可能会有自律神经病变(指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或障碍,影响心脏、膀胱、消化道、汗腺、瞳孔及血压调节机能)。

4. 足:俗称“糖尿脚”,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以愈合,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截肢,下肢截肢率比一般人高20倍。

5. 心血管疾病:俗称“糖尿心”,过高血糖水平会持续影响患者心血管健康。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一般人高出2~4倍,更约有四分之一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6. 心衰竭:糖化血色素(HbA1c)每增加1%,就会增加16%心衰竭发生率。近15%糖友合并有心衰竭,增加60~80%心血管死亡风险。

7. 中风:成年患者中风风险比一般人高2~3倍。

8. 易感染:常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系感染、肺炎、结核病、胆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耳炎和口腔感染。

9. 认知功能障碍及失智症:风险增高,如阿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等。

10. 性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有勃起困难、阴茎勃起硬度不足、勃起时快速消软表现,也有不少病人出现早泄、性欲减退及精液稀少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容易造成末梢神经血管损伤,进而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治疗目标在于控血糖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下面多种手段控制好血糖,阻止病情恶化:

1. 健康教育:患者应懂得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清楚知道如何控制好

2.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患者可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剂量。无论患上哪种,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血糖的监测与控制。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是延缓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3. 施打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另也有混合制剂。胰岛素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口服药剂一起使用。

4. 饮食治疗:是各类型治疗的基础,部分轻型患者单靠饮食治疗,就可控制好病情。

其以控糖为主,少吃或戒吃精致和过度加工碳水化合物(例如面食、含糖饮料和烘焙食品),饮食以高纤、少油、少糖、少盐和低升糖指数为原则。

5. 加强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增加热量消耗、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和血脂、增强体力,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个人整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出适合运动量和感兴趣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化,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和游泳等。每周150分钟步行,可降低37%的饭后血糖值,改善高血糖对血管的破坏,且帮助血糖下降的效果可持续24小时之久。

6. 药物治疗:经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后,血糖仍偏高的Ⅱ型患者需要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目前有数类口服抗药,如双胍类、磺酰脲类、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α-糖甘酶抑制剂等。

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患者和家属相互合作。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糖尿病

郑惠蔙

老有所依

相关文章

健康百科|4招使糖尿病不得其门而入

老有所依|骨质不照料 疏松来敲门

下体痛爆尿味变 抽血一验糖尿病

老有所依|肌少症伤老人健康最深

基础医疗提供者受促 协助应对糖尿病问题

注意!注意!这7部位肤色变深色 恐是糖尿病!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