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和她的共和党对手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的总统辩论中首次交锋。这场辩论本应为选民提供有关国家未来愿景的深入讨论,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迳庭。
在辩论结束后,贺锦丽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认为今晚你们听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愿景。”
然而,两位候选人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的政策,公共政策讨论浅尝辄止。如果贺锦丽和特朗普所提到的诸如扭曲住房市场、抬高消费者价格的内容,真的代表了他们对美国未来的构想,那么,美国人民确实有理由感到担忧。
面对当前美国的经济挑战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辩论并未提供任何全面的解决方案。这场辩论更像是一场政治风格的较量,而非关于政策的深度对话。
贺锦丽需要表现出温和的立场,特朗普则需保持冷静,避免被挑衅。然而,特朗普没能实现这一目的,他在辩论中反被贺锦丽引入情绪化的回应,错失了许多可以对其意识形态发起攻击的机会。
特朗普原本有机会通过攻击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赢得选民的支持,特别是在美国公众长期关注的经济问题上。然而,在辩论中,他似乎缺乏足够的专注,未能有效地将问题集中在贺锦丽和拜登政府的失误上。
即使在谈及贺锦丽政策立场转变时,他虽然有几句讽刺的幽默言辞,但缺乏具体的政策背景支持,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其内在逻辑。这种表面的调侃,并未帮助特朗普在政策讨论中,获得任何实质性优势。
从国际外交课题上,两位候选人在关于美国全球角色的问题上,也没有展现出系统性和战略性。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未能谴责普汀,这显然削弱了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得分。而贺锦丽则选择了一条强硬的外交路线,虽然这在某些选民中可能产生共鸣,但如今美国公众对介入国外事务的支持度已大幅下降。
半斤遇到八両
这种鹰派立场的重申,并没有帮助贺锦丽赢得更多的信任,反而让她的外交政策显得过于保守和过时,尤其是当她面对有关阿富汗撤军的问题时,她的回答更是显得游离不定,缺乏深度。
在经济政策领域,这场辩论暴露了两位候选人的短板。贺锦丽在价格管控和扩大社会福利等问题上的立场,本可以成为攻击特朗普的武器,但她并没有真正为这些政策辩护。相比之下,特朗普也未能有效揭示贺锦丽政策中的漏洞。
选择简单粗暴
对于一位共和党候选人来说,贺锦丽的价格管控政策,是典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而这类理论在美国的主流经济学中,往往被视为不切实际。然而,特朗普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深入讨论,而是将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政治集会的夸耀上。
从选民的角度看,这场辩论进一步展示了现代选举的核心问题:面对两位都不受欢迎的候选人,选民的选择变得更加简单粗暴。实际上,这种情况反映了当代政治中的“反对性投票”现象,即选民更多是基于反感和拒绝,而非真正支持某位候选人。
这种心理模式在美国选举历史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在两党竞争激烈、候选人争议巨大的时候。无论是贺锦丽还是特朗普,这场辩论的焦点都不在于谁能提供更好的未来愿景,而是选民在两者之间进行的一种“较小伤害”的选择。
随着大选的临近,这场辩论可能会给贺锦丽带来短暂的优势,但特朗普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反击。可以预见,这场竞选将继续充满戏剧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