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处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认识。
我们是岛国,而且是很小的一个,因此我常会意识到垃圾其实是个颇严重的问题。
没必要打官腔说些什么大条理论式的话,我们对“垃圾”的意识,至少目前还是完全不敏感的。
在还没有组屋之前的旧社会,我们都是利用门口的垃圾桶。其实这样还好,至少需要很基本地打包一下并且需要拿到门口外面来,总不能一路滴着污水吧,那至少利用垃圾桶,还算有一点点处理的过程。
但有了组屋之后,这些旧式组屋在当时没有周详考虑下,给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无论什么垃圾只要拉开厨房后面的垃圾渠道盖子,一个动作垃圾就“消失”了。当然,现在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垃圾必须处理,至少要装进一个垃圾袋里,因为在楼下每天要清理这里这些垃圾的仍然要靠人手,假如一些难以处理的垃圾或是一些没有包好的危险垃圾如碎玻璃刀片之类就这样扔进垃圾槽,那是极不道德的,也很容易造成工伤。在“包好垃圾”这一点上目前虽然公众已经普遍改进了,但是我们对于“处理”和“丢弃”,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
垃圾虫们
会有人说,垃圾就是垃圾,还处理什么?总之眼不见为净。这种心态,就是完全没有社会共存意识。
处理,是先要有考虑到这些垃圾离开你之后的去向。哪些其实可以循环?哪些只能焚烧?哪些会影响地下水?哪些焚烧的时候会影响大气?我相信顺手一扔的人都不会想得那么多,大家都忙,忙该忙的事比较有意义。我在台湾朋友家那时就需要至少十多分钟来处理垃圾,不仅分类,连包装纸上的小金属勾勾都得拆下来。分类是必须清楚的,不能烧的塑料,能烧的纸张,可回收的玻璃或金属,完全无法回收的厨余等等等等,如此在意,才叫处理。
道理人人懂,但如何宣教于民,却是个棘手问题。
每次看到公园里或社区里那些为了环保而设置的分类垃圾桶我就会叹息,从来没见过人们会正视它们的目的。放在那里也很多年了,一次次宣传、鼓励、教育也很多年了,我们对垃圾的处理仍毫无概念,只要看看楼下组屋那个公共垃圾箱旁边的风光无限就一目了然。
危机意识
人口只会越来越密集,如何才能让人们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当的危机,那完全不仅是垃圾的问题而是国民“后院心态”的问题。据知现在新的组屋里已不再用那种顺手一扔的垃圾槽,至少,这是个好开始,至少在打包垃圾拿出去的时候可以再一次亲眼目睹自己这些历历在目的废品究竟有多少?且又是些什么?是否生活方式或习惯使得大家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制造那么多垃圾呢?因为除了处理之外,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也是重要一环。
岛国确实是越来越美丽,在维持外观的干净整洁上也是卯足力道,但这卯足力道的成本很大。除非子民们能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感到自己具有国民的责任,有责任的认识才会有履行的义务,不然,丢就丢了,总会有人来打扫的,这是没完没了的纵容。
一个美丽岛国,当然也要有美丽的国民来配合它才显得相得益彰,假如在一些自私的旮旯角落里,因为坏习惯或无知而仍堆存着一大堆难以处理的垃圾,那么再美也只属表面文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