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数据显示,我国在5年内共有348家图书馆关闭,从2019年的3002家,减少至去年的2654家。
马来西亚图书馆员协会(PPM)第一副主席莫哈末法依札韩查博士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全球向数码转型,还包括管理方式的变化、图书馆的集中化和小型图书馆的整合。
但他在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的访问时说,数码化的转型不是图书馆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国内图书馆也正在向数码化图书馆转型。

“我们的图书馆成功顺应数码时代,根据目前的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和相关资源。
“例如,州立公共图书馆组织了许多项目,例如 AI(人工智能)课程、创作实验室和数位媒体素养课程。
“当图书馆员需要掌握新技能时,现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数码馆藏上,例如准备微证书、数码软体应用程式、人工智能和数码研究工具,以帮助他们保持竞争力。”
根据2023年马来西亚图书馆统计,有国家图书馆(1个)、社区图书馆(4个)、州立公共图书馆 (330个) 和乡区图书馆(1085),包括乡区社区图书馆(506)和州立乡区图书馆(579)。
另外,国内还有有816个专业图书馆,涉及中央政府机构或部门 (有536个)和法定机构或私人机构或政联公司 (280个)。
至于学术图书馆,共有418个,其中政府大学(20个)、私立大学(76个)和私立学院或机构(322 个)。
转向混合或数码模式
莫哈末法依札韩查说,国内的图书馆现已转向混合或数码模式,将传统馆藏与数码馆藏相结合,以满足目前的资讯需求。
“这种转型符合科技的发展,以及读者越来越倾向于数码存取的趋势。图书馆现在提供社会各阶层更容易取得的资料和数位服务。
“例如,传统的点字馆藏现已转型为使用光学字元辨识 (OCR)技术的馆藏,使视障使用者更轻松、更有效率地存取阅读材料。
此外,他说,对国家具有历史价值或独特的藏品都经过数码扫描,以确保可以在没有物理损坏风险下存取这些材料。”
他也说,图书馆过渡到数码媒体的方法,有助于保存和维护国内的书面遗产和历史资料。
他说,国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高品质作品,需要透过数码转型才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保存。
“我不认为数码媒体的发展有任何问题,也不认为它会降低图书馆的功能。另一方面,数码媒体帮助图书馆员确保使用者可以轻松存取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料。”
提供视觉资讯资料
莫哈末法依札韩查说,图书馆在提供社交媒体平台短影片等微视觉资讯资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这是为了确保图书馆使用者以更有趣、更相关的方式获取资讯。
“此外,国内的图书馆还推出了电子书、线上期刊和数位储存库等服务,让使用者可以从任何地点存取阅读材料。
“这不仅使用户更方便,也将图书馆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社区,包括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