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智创

高慧铃

夜间营业

文 文 文

高慧铃:品质不是“省”出来的

最近完成一项工作,因为案子核心在于设计与印刷品质,整个项目由设计师主导,我仅负责校对,参与部分相对较少。由于设计师从开模到结案的整个过程都乐于和我分享,我也算是全程“旁观了”。她跑了几家印刷厂,反覆沟通,只为了能达到理想的印刷要求。“封面这个色块不是用offset而是silk screen,你看看印出来效果是不是很惊喜?”“整本书用了三种pantone色,我在印刷厂与师傅试印到满意才拍板。”“为了兼顾品质及成本,我花了三天去做报价,还要努力说服客户接纳我制定的这个印刷规格。”

这个案子的制作费非常高昂,但客户完全信任设计师,让她自由发挥,设计师也因此做得非常开心。我在一旁看着,一方面为他们的投契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暗自担心制作成本太高会亏损。或许我的操心太多余,人生就是来体验的,总要冒一回险,去实践并证明成一些自己相信的事。每一次的尝试,总会悄悄地改变一些条条框框。一个社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一定是由这个群体相信的事物所形塑。

品质不是“省”出来的。敢于投入时间,敢于倾注成本,质的改变总是润物细无声,或许在某个我们熟睡的春夜悄悄降临。(图:Freepik)

从量到质

踏入出版业二十年,经历了出版业从省俭到追求质感的转变,感触很深。当年我们对于成本的控制极为严苛,从一本书的厚度、用纸选择到时间成本,都精打细算。如今回望,与眼下截然两道不同的风景。成本任何时候都还是要抓,只是比起当年,现今那种为降低成本而煞费苦心的焦虑减少了,因为成本考量而牺牲品质的情况也减少了。有时为了让成品有更好的呈现,敢于下重本,提高设计与印刷的预算,这在十几二十年前是不容易的事。

每当我挣扎在成本与品质时,总回想起大坊胜次《大坊咖啡店手记》中一段内容:“长烟先生从筹备(咖啡馆)阶段就让我参与,但我还是个完全帮不上忙的孩子,他则是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大人。咖啡杯要大仓陶园,手摇磨豆机要英国制的Spong,玻璃杯要Baccurat,举凡桌子、椅子、照明,从门把到衣帽架等,长烟先生以慧眼看上的好东西,开了这间丝毫没有瑕疵的店。他说:“就算是买卫生纸也不要比价,请思考哪个牌子最好用。这样时间久了,人家会记得那是一家连卫生纸都很用心准备的店,自然会建立起口碑。”

每天都是学习。品质不是“省”出来的。敢于投入时间,敢于倾注成本,质的改变总是润物细无声,或许在某个我们熟睡的春夜悄悄降临。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高慧铃

夜间营业

相关文章

高慧铃:借来的 更应该珍惜

高慧铃:“敢要”也是一种竞争力

高慧铃:饭圈里的最高机密

高慧铃:聪明人之间的妒忌

高慧铃:知识不只是知道

高慧铃:当欲望伪装成上进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