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叶原溢

溢正言词

文 文 文

叶原溢:富人何错之有?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自上台以来,就频频向“富人”开刀,先是调整电费补贴,再调整柴油补贴。

 最近,他又发表富人子女不该享有教育补贴,估计将把“刀口”移向教育领域了。

 安华这些行为举止都被标榜为“仇富心态”,而他的“仇富心态”也远不止如此,在上周六的国语月推介礼上,又再度批评精英分子过度痴迷英文,轻视马来文作为国家官方语言的地位。

 虽然这一次的矛头指向精英分子,但所谓的精英分子与富人,基本都可以画上等号。


 安华之前就一再否认“仇富”,只是缩减富人享有的补贴,用在更有需要帮助的群体,以纠正多年来的收入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

带动社会的仇富心态

 当然,我相信安华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也无形中向社会灌输了一种错误思想,尤其在底层受到长期压迫的人民,在听到安华说富人的子女享有更多政府资助的优质教育设施,他们的“仇富心态”难免会油然而生,或火上加油。

 不过,并不是所有富人的财富,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有些富人也经历过寒酸的生活,再一步一步历经艰辛万苦,才累计到今时今日的财富。

 也有很多富人想要孩子自力更生。在上大学后,就任由孩子半工读,自行赚取学杂费、零用钱。

 如今,政府却要向这些孩子“动刀”,不再补贴他们的教育费用?如果连教育也划分贫富阶级,只会加剧社会阶级的分裂,带来更多的仇恨、歧视、敌对!

 安华或许没有意识到,他这样的言论其实与前首相敦马哈迪的“华人富有论”如出一辙,后者造就了社会对华人的仇视,而安华则造就了社会对富人的仇视。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对于个人收入分类的标准,往往忽略了许多边缘者。

 以简单的B40、M40和T20区分个人与家庭的收入,其实存在不少的不公现象,尤其边界相当模糊。

被忽略的边缘人

 一些家庭收入略高于B40门槛,可能被归类为M40,但实际生活压力依然巨大,且无法享有B40的补贴和援助。同样的,收入略高于M40门槛,一个不小心被归类为T20,又被政府的“仇富”政策针对。

 而这些收入区分,往往没有把家庭情况,比如是否需要抚养双亲、孩子数量等纳入考量。要知道,一个8000令吉收入的家庭,抚养1个孩子与抚养4个孩子,情况可谓是天壤之别。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叶原溢

溢正言词

相关文章

会员文|叶原溢:我的一次昂贵教训

会员文|叶原溢:学生的确不是试验品

会员文|叶原溢:郭素沁 挺住!

会员文|叶原溢:三苏阿兹里 好样的!

叶原溢:隆路如虎口

叶原溢:赢下能吉里 别得意忘形!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