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笋,又称“美人腿”,是台湾秋冬季节的代表性蔬菜,特别在每年10月盛产期,这时候的茭白笋口感鲜嫩、肥美,正是品尝的最佳时机。无论是在餐桌上作为日常料理,还是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有到台湾旅行不妨品尝一下。

茭白笋来自禾本科植物“菰菰”,这种植物在正常情况下,长得和水稻非常相似,会结穗长出谷粒,仅有细长的茎部。然而,茭白笋之所以能膨大成为可食用的“笋状”,其实是因为它被一种称为“菰黑穗菌”的真菌感染,这种感染导致茎部异常增生,形成白嫩多汁的部分,正是我们食用的茭白笋。这种现象虽然看似病态,但却赋予茭白笋脆嫩口感。
未感染的茭白笋茎细长,与普通水稻无异,无法食用。当感染发生时,真菌刺激茭白笋的茎部膨大,形成了肥美的笋状茎部。市售茭白笋上偶见的黑点,其实是菰黑穗菌的孢子,少量并不影响食用,但如果黑点数量过多,或整支茭白笋呈现深棕色,则代表茭白笋的品质变差,不适合食用。

口感与竹笋相似
茭白笋含丰富的水分和纤维,口感与竹笋相似,但价格更为亲民,无论是蒸、煮、炒或烤,都非常适合。最常见的做法是凉拌沙拉或与肉丝一起热炒。此外,茭白笋还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食材。茭白笋热量低、水分多,富含维他命A、C及钾元素。每100克茭白笋含有约180毫克的钾,有助于控制血压,因此,对三高患者特别适合。
茭白笋料理方式多样,最简单的是将其水煮后冰镇,这样可以保留清脆口感,无需添加任何调味料也非常美味。怕胖的人可以将水煮茭白笋配搭素蚝油食用;不担心热量的消费者,则可配搭沙拉酱享用。另外,茭白笋汤也是一道清淡健康的料理,无论是配搭鸡肉、豆腐还是排骨,都是美味又营养的选择。

结实饱满为佳
挑选茭白笋时,可以从外观来判断其新鲜程度。市售的茭白笋分为已去壳和未去壳两种。对于已去壳的茭白笋,应选择笋白部分洁白无瑕的,这样的茭白笋口感更细嫩。如果笋白带有青色,则表示茭白笋已经变老,纤维会变粗,不适合食用。
未去壳的茭白笋可以通过外壳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外壳是否爆裂,若有爆裂,表示茭白笋过熟,肉质会较老。
另外,挑选茭白笋时,可以用手轻轻压一压,确保笋白结实饱满。外观要笔直、笋皮光滑,这样的茭白笋才会脆嫩。若笋壳顶端过于青绿,或是笋白带有绿色,则表示茭白笋已经老化,口感较差,不宜选购。

冷藏保存保持鲜度
记得茭白笋一定要冷藏保存,放置于常温下容易变质。如果想延长保存期限,可以将其放入报纸或湿纸巾包裹后再冷藏,这样可以有效保持茭白笋的鲜度。
保存茭白笋时,建议购买未剥壳的茭白笋,这样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其鲜嫩。将未去壳的茭白笋放入塑料袋中,冷藏保存大约可以存放半个月。如果购买了大量的茭白笋,也可以先将其煮熟,放凉后分装冷藏,随时取用,这样可以保存4~5天,方便随时取用。
茭白笋去壳有技巧

买回家后,茭白笋的去壳是第一个要学会的技巧:
1)茭白笋外形稍扁,拿起笋子时用手掌捏住较扁的部分。用水果刀或小菜刀轻划较窄的两侧,划下的深度约0.5公分。

2)从茭白笋顶端划至大约笋身的三分之一处,再加重刀子的力度,将深度划到约1公分,直到尾端。

3)用双手握住划过的笋壳,两手稍微用力,一剥即能快速将外壳剥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