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摆脱疫情阴霾以来,全力拼经济是昌明政府今年施政的重中之重,除了招资引商,我国最大经济“火车头”——中小微型企业多年来都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2024年财政预算案从提呈国会到推行至今已届满一年,政府依循“昌明经济”(Ekonomi MADANI)框架推行的惠民政策,透过帮助本地中小微型企业解决融资需求,成功为业者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扶持他们进一步成长。
对于企业来说,做生意最常见的问题是成本、融资和人手,若要搭上全球性趋势,更需要政府加上一臂之力。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困境,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为微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援助、贷款和信贷担保,甚至加码拨款,为业者提供最大的融资便利。
例如商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SJPP)在今年提供多达200亿令吉的担保基金,为多达80%中小型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特别是涉及绿色经济、科技与清真领域的商家。
根据财政部截至6月的数据,整体而言,该机构已批准76亿令吉拨款予7215名申请者。


资深经济学家兼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绿色能源、环保、数码化和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而本地业者要在这个大趋势下分一杯羹,就必须扩展生意或转型来改善自身的竞争力。
“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下不是单纯的拨款,而是策略性地为本地中小企业打造可持续的竞争力,并且确保业者可以把握这个趋势加以发展。”
提供宽松融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不是上述领域,企业们也可经过国家银行、大马中小企业机构(SME Corp)等多种渠道来获得低息贷款或援助金,亦或是可从广泛的税务优惠享有减免福利。
以发展金融机构(DFI)所发放的融资计划为例,这项计划主要针对中小型与微型企业,尤其是女性、青年、退役军人、东马企业、华裔与印裔社区,甚至是残疾人士。政府迄今已发放3亿6100万令吉贷款给两万名申请者。


身为成功申请者之一,从事美容代理行业的吴俐嫔指出,本身来自美容业,而且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微型企业,向来难以向传统金融机构贷款。
她说,透过政府推广这项融资计划,她不但取得了足以帮助公司扩展业务的充裕资金,而且还能享有较低的还款利率,不至于让公司现金流吃紧。
“不得不说,只要善用政府提供的资源,以及要有心经营,都有新的发展机会。”
李兴裕指出,我国与90%以上是中小企业,透过“昌明经济”框架下的政策为业者们营造友善的经商环境,加上外资陆续进驻我国,国内商业环境已持续改善。
“随著商业环境改善,市场情绪也会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继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优于市场预期,这便是最佳证明之一。”
加强社区经济活动
为了维护国人的福祉,尤其是偏远地区、新村等社区,政府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下推行昌明社区繁荣计划(SejaTi MADANI),通过发放5万至10万令吉补助金,加强社区经济活动并提高社区能力。
其中政府计划加强推动的焦点领域,包括农业和食品、缝纫和手工艺、草葯和健康、旅游和酒店业以及绿色活动,可谓全方位照顾到乡村和郊区社群。
自今年3月25日推行以来,政府已发放9340万令吉的拨款给国内1107个社区。财政部长政治秘书卡米尔此前透露,霹雳社区取得最高拨款,截至7月底有113份申请了1010万令吉。
上述计划推行以来,全国每个新村和甘榜都善用资金来进行多种活动来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动,比如推行“一村一品”项目(Satu kampung,satu produk)、提高产品销路和通路,甚至有甘榜展开鱼类养殖项目,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