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风尚

艺术家

生活品味

艺术展

破蛋4.0

策展

菲立黄汉强

凌宣恩

文 文 文

生活品味|展览灵魂人物 行销艺术样样皆精

左起凌宣恩、菲立黄汉强、林明光
生活品味|展览灵魂人物 行销艺术样样皆精
凌宣恩
凌宣恩推荐的作品《Willow》(艺术家Doreen Chew)
林明光

 人是一个让们充满期待的职业,他们可以接近艺术、欣赏艺术,并且营造艺术氛围,让更多人走进展览观赏。今天的采访,看看3位人的筹划能力、行动力和艺术视角,是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当代》(Telur Pecah 4.0)是、艺术学生和爱好者的年度盛事,将于10月10日至11月10日在吉隆坡GMBB 4楼和5楼举办。此次展览由5个单元构成,并且由、林明光、余庆鸿、鲁克曼罗斯南(Luqman Rosnan)5位人共同策划,从5个主题,通过198位的498件作品,包括画作、雕塑、装置艺术等,为观众介绍国内艺坛的多样性。

 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是,人是厨师,的作品就像是食材,人运用自己的领域经验、艺术理念,把这些食材烹饪摆盘做出一顿艺术盛宴。

 “人规划展出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很少。有一年我做10个主题,被别人说太贪心了,但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今年我邀请4位年轻共同,他们不只是会创作,也都有行政、管理能力和知识,我很看好他们。”

 《破蛋》的创发人。他说,当年取名“破蛋”是灵感突然降临:“大家去嘛嘛档都会点telur dadar、telur bistik,但就是没有telur pecah!其实,从主食到甜点都需要用到鸡蛋。鸡蛋的可塑性很高,就像艺术横跨生活里所有的层面,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它的伟大和重要?所以我策划了《破蛋》,邀请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等参展,展现艺术无限的可能性。”

 今年有了其他人分担展览规划,能稍微松口气,但是他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负责的展区位于展览的入口处,也是核心展区之一。

菲立黄汉强
菲立黄汉强

要相信新人能力

“每位人负责不同的主题,我负责的是‘激发创新、培养创造力’,这也是第一届《破蛋》开始即有的主题,那就是让还没有在市场中稳定的、在籍学生,或是对艺术有兴趣但没有信心的人,给他们一个展现的平台,让他们被看见。”

 和一般当代不同的是,《破蛋》有一部分是展出学生的作品。

 “我要求学校推荐在籍学生的作品参展,因为我发现很多人不信任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力,他们可能也被师长说‘你还不可以’。我故意选他们的作品参展,就是希望公众在看展以后,能对新人有信心,不要以经验评估一个人的潜质。”

 菲立用自己多年磨练的艺术眼光,从人的角度帮助“讲故事”。当中,有些人重拾信心,有些人获得展现的机会,有些人找到继续画下去的动力──这些正能量让帮助国内艺术开花结果,亦是他在年年愁经费的同时,支撑他年年举办的一股力量。

 他着重创新、创意和教育,他也了解个人力量有限,因此让有兴趣和活力的年轻加入,让推广艺术这条路走得久远。也因为每位人的概念不一样,无形中产生对比,是《》一大看点。

菲立黄汉强推荐的作品《Summertime》(艺术家K.M.Tan)
菲立黄汉强推荐的作品《Summertime》(艺术家K.M.Tan)
菲立黄汉强推荐的作品《跑男》(艺术家张领)
菲立黄汉强推荐的作品《跑男》(艺术家张领)

做自己喜欢的创作

 从事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今年刚好是超现实主义诞生100周年,她当仁不让,定下“超现实主义艺术”展出主题,希望一改过去超现实主义作品在国内零散、碎片式展出,把它做成集大成的展览。

 “国内少有超现实主义,就因为不多,才更要带出来让大家知道,同时鼓励更多年轻往这个方向尝试,也想要启发看展的观众,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让少见的艺术变成常见,这是我想要在《》达成的目标。”

 有一个挑战,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艺术作品,极之考验规划、呈现方式。通常参展作品送到展场之后,她会先看作品,感受作品给她的感觉。然后,设想自己是观众,在怎样的状况下观赏感受最强烈?

 “比如,有画的都是人的脸,这脸的视线是看着看画的人(观众),这个作品一定要放在独立、较大的空间,当观众进来观看,就好像有人(画作)在看着他们。就是这些小细节,让空间呈现出每一幅画的特点,我想让每个作品都有它的位置,而不是全部摆放一起展示。

 虽然经验不多,但是在艺术道路上曾经走过挣扎、怀疑,最后拨开迷雾、闻到艺术的芳华,这些历程的转变,让她能够同理之余,也能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

 “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纯艺术领域的时候,做了和之前不太一样的作品,被批评太过超现实,让我一度失去信心,甚至想过不要再创作了。后来我想通了,既然做自己喜欢的、做别人喜欢的东西都没有人买,干脆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至少自己会开心。

 有一次,她做了一个装置艺术作品,在裙子上摆放很多花瓣、玩具,受到女性观众的喜欢,让她更加笃定,真诚做自己喜欢的创作,还是会得到共鸣:“我想要告诉新人,不要太在意别人,放手去做吧!”

 提及数码媒体的兴起对艺术的表达形式带来的转变,笑说,AI人工智能是否会创造艺术、是否会影响或威胁人类的艺术创造,都是近年热门的话题,但是她对此保持乐观。

 “如果企业坚持用AI替代和设计师,最终艺术变成一个少见的东西。而当人脑做出来的东西越稀少,价值就越高。我不觉得这是坏事,我们也不要放弃,相信坚持下去5年、10年,人脑创造的艺术会被重视,电脑始终代替不了人脑。”

凌宣恩
凌宣恩
凌宣恩推荐的作品《Ikan-ikan Seantero Dunia》(艺术家Syahid Sabri)
凌宣恩推荐的作品《Ikan-ikan Seantero Dunia》(艺术家Syahid Sabri)

林明光:艺术启发环保意识

 接到邀请的时候,林明光很快决定了“人类世的未未”(Future of Anthropocene)的展览主题。“人类世”(Anthropocene)指的是人类对地球造成的不可逆影响,已足以被当作一个新的时代。这个名词是在2000年由大气科学家克鲁岑(Paul Crutzen)、矽藻领域专家斯托默(Eugene Stoermer)共同提出。

 “我负责的主题内容是关于环境、人类相关议题,比如其中一位来自柔佛麻坡的,他的创作是环保创作,用塑料瓶罐做雕刻品,十分环保。还有来自巴西的女,她的3幅绘画都是有关于山洞,我觉得这山洞像是隧道的尽头,给我们希望。”

 参展的作品带出环保信息,也带出他的祈望──无论之前的人类活动带给地球留下怎样持久的印记,已经无法改变,但只要懂得反省、弥补,好好控制地球环境变迁,不让它进一步恶化,依然可以迈向新的开始。

 对他来说,过程中最具挑战的,既不是邀请19位参展,也不是72件作品展出方式的各种可能性,而是寻找摆放3D艺术作品的展览底座。

 “我负责的主题展览有很多3D作品,体积也蛮大,要寻找尺寸比较大的底座摆放作品。虽然场地单位有提供,但不够用,自己去找朋友借了十多个,还在想办法跟其他人借,也要想办法如何摆放这些艺术作品。”

 经费也是另一挑战,有一位的装置艺术作品,按照观感效果,最好是在一个全黑的空间里展示,但若要把全白的展场空间涂黑,过后还要复原,成本达数千令吉,他只好另谋对策。

 林明光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某些庞大的议题(比如环保)被化为容易理解的视觉图像,看展的观众在不知不觉间轻松吸收。

 “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引发对现象的一个公众舆论、提高醒觉,大家来关注、讨论、分享有关环保的议

题。今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影响明天的生活,想要怎样的明天,就要从现在开始,比如资源回收减少废物量产生、少吃肉有助于控制气候变化、驾驶电动车减碳等。
 他的创作主题和社会、环境议题有关,但是他不以“环保人士”自居,只是会在生活里尽量贯彻,比如多吃菜少吃肉,三餐几乎吃素,外出时也是乘搭公共交通。采访当天,他乘搭巴士从巴生来吉隆坡,因此而迟到。

林明光
林明光
林明光推荐的作品《Descent into Reflection》(艺术家Kika Goldstein)
林明光推荐的作品《Descent into Reflection》(艺术家Kika Goldstein)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艺术家

生活品味

艺术展

破蛋4.0

策展

菲立黄汉强

凌宣恩

相关文章

看好文:生活品味 |植物也吃肉?揭开神秘真相

会员文:品味生活 | 这些绿植 随便养都能活

本月24至下月2日在慈爱福利中心展出《中国华岩寺藏非遗艺术展》为春节添气氛

会员文:生活品味|我是混血儿 人人都说美丽

国家艺术家 阿末汉逝世

品味生活|Movement of Symphony登上米兰设计展 绽放大马多元化魅力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