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率先落实电子发票的大企业已“身先士卒”,透过不断试错、磨合,一步一步地为我国电子发票机制的完善和顺利推行做出贡献,相对于2025年7月才落实电子发票的中小型企业,后者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自然大大减少。
不过,两位受访税务专家提醒,“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商家可别等到开跑前一天才来手忙脚乱,除了从大企业试错阶段中汲取经验,这9个月能做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





每个新措施的落实,就像迎接一个新常态,需要试错、改进、再适应,而中小微型企业作为电子发票系统的最后一批用户,更有充裕时间去观察政策的变化和学习系统操作。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谘询总监拿督蔡兆源接受《中国报》电访时指出,在培养软技能方面,商家可以从“试玩”MyInvois系统开始熟悉电子发票的输入流程。
此外,商家应培养收集全部单据的习惯,并且清楚注明每个交易,那么在开电子发票的时候就可以很顺利集齐所有资料。
他说,每个新措施推行,政府都会在6个月内给予宽限期,而且在这期间也会持续聆听业者的反馈,不断改进电子发票机制的落实方法。

多浏览税收局指南
蔡兆源建议商家,除了静观其变,也应该不定时翻阅内陆税收局官网所发布的电子发票指南。
“税收局发布的操作指南、常见问答录可以解答90%以上的问题,剩余也能寻求官员解答。”
此外,他认为,税收局应主动向中小微企业开办电子发票座谈会,因“从税收局口中传达出来的资讯最准确”,也能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YYC超越集团税务执行总监周德谦则说,税收局早已推出沙盒(Sandbox)测试版本供全马所有商家试用,允许纳税人在使用实际MyInvois之前试用系统功能。
根据税收局官网资料,发送到沙盒版本的资讯不会存储在税收局的数据库中,也不会迁移到实际MyInvois系统里面。
至于不谙英语或国语的业者,可报名一些电子发票相关的中文课程,主动了解电子发票的最新资讯。
有手机与网络即可开发票
具备“软技能”后,企业在硬体方面的投资必不可少。蔡兆源指出,中小微型企业普遍使用的是会计软件系统的基本套餐,旧版本可能不配备电子发票的应用程式接口(API),所以业者可以选择透过MyInvois提交电子发票,也可以选择付钱升级软件。
“我统计数个会计软件配套后,估算出来发现,配有电子发票功能的新会计软件系统其实仅要价3000令吉左右,一次性缴付便能节省很多工作。”
周德谦说,系统接轨问题确实需要提前准备,而税收局已准备好相应的措施,不想额外付出成本的业者可以用手机,透过MyInvois系统开电子发票。
“商家有一些迷思,认为有电脑和打印机才能发电子发票,但顾名思义,电子发票只需要透过‘电子’管道;仅需一架手机、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即可开出电子发票,而且透过电邮发送给对方即可。”
根据内陆税收局资讯,自8月1日至9月24日期间,该局已收到超过3400万张电子发票,而且还涵盖了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的纳税人,意味着有些纳税人已经在其阶段之前就开始实施电子发票。
除了在8月1日推行当天,有发生数宗个人一时无法进入该系统的情况之外,系统并没有技术问题。
不会提高营运成本
关于电子发票在线申报系统的使用,有些业者可能会开始焦虑,甚至有意聘请新员工专门负责开电子发票,却担心会提高生意的营运成本。蔡兆源表示,其实输入资料一点也不难,多加练习便能很快上手。
“就算是‘一脚踢’的炸香蕉阿姨、杂货店老板也能自行开电子发票,所以不存在提高营运成本的问题。”
他说,税收局总监此前透露,该局已在与提供无现金支付设施的线上平台商洽谈,讨论如何透过扫描二维码来捕捉销售交易,倘若这个措施在未来得以实现,相信商家开发票过程会更流畅。
周德谦则表示,接下来税收局也有意简化输入流程至6个步骤,甚至未来还可能推出手机应用程式,所以商家无需过于担忧。
同时,税收局已宣布,年收入或年销售低于15万令吉的企业将豁免发出电子发票,换言之这些符合资格的企业也无需呈交合并电子发票。
此外,根据税收局在10月4日更新的最新指南,外国外交机构、法定机构与相关人士所收取的费用、传票、罚金,以及国际组织也能豁免提交电子发票。
不过,周德谦认为,政府迟早会在全国落实电子发票,建议这些商家群体加入这个大趋势,为我国迈向数码化转型做出贡献。
总结
从政府去年首次宣布分三个阶段落实电子发票措施后,从大企业到中小微型企业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不安情绪。“解惑电子发票”系列透过上下两期解析常见的迷思,以及在筹备阶段可以做的事,期望到了明年7月正式落实时,商家们能更有自信地迎接这个新常态,为我国实现数码化飞跃成长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