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的人马上联想到,这是中国一档现场演讲与网络视频节目的口号;又或者有人知道它是一句谚语,但未必知道它被收录在一本明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而广为流传。
人与人之间真实交流的珍贵之处,就在于这些学问、情感交流和经验的传递。它比起自学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但关键也在于说的人与听的人,能否做到有交集。有时即使很努力,却老是摸不到事物的核心,却因为别人无意的一句话、或一次有意义的谈话,豁然开朗,的确胜过独自苦苦追寻和思索。

我喜欢优质的谈话类或讲演节目,从别人的谈话或故事中得到有用的资讯,也观察自己对这些讯息的解读,受到启发导入更深的内在提问。好看而有趣的访谈,往往是主持和受访者之间交织出的火花。厉害的主持人,懂得怎么一步步随着受访者的思路梳理挖掘,而受访人本能的反应或者真诚的揭露,会是访谈核心或精彩与否的关键。
一场好的演讲
同理,我也喜欢独特而精彩的个人讲演。讲演和演讲这两个词,坊间常常混用,我并没有特别去考究。直觉告诉我,演讲是以带有些许的表演色彩去陈述一个故事或事件,演讲人的经历可以和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有点也因职责关系。演讲是执行用说话传递讯息的任务,也许还有固定的格式和仪礼要求。至于讲演,则是比较自由,多半是讲演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说自己想要说的故事,内容切身且真实,给人的惊喜更大。
很多人认为,一场好的演讲必须要懂得带动观众的情绪,同时提供一个完美的人生解答,那你需要的不过是一碗很制式的“心灵鸡汤”。除了习得新知识,我特别喜欢那些提供意料之外看事情的新角度,甚至是启发我去研究它和其他事情共性的讲演,它未必需要提供我一个完美的答案。
智者总是多听寡言。寡言不是不说话,或说很少的话,寡言是只说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多听,可以从聆听中读到各种讯息,甚至倾听自己内心发出的疑问,寻求解答。好的讲者和好的故事,可遇也可求,只是难得而已。
借着别人的肩膀和高度看事情,有时还真的不一定要看到什么答案,看到一个方向,或者看到一个问题,都是一种收获。这一路上解读的能力,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学懂,否则再多的一席话,又与君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