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专栏的这四年里,分享了不少育儿经,或者我个人认为应该要这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把每一个孩子,视为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他们都是拥有思想、有不同兴趣爱好,也自然会有不同性格的个体。正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同,所以教育的方法才必须各异,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一样的教育。
我之所以会想要分享育儿心得,是因为我很常听到我身边的朋友抱怨:“哎呀,这个孩子很难教啊。”我们有时对还在成长的小朋友,有很高的期望,也以为他们很多事情应该是知道了解并能够体谅的。我们总觉得小孩子闹脾气,完全是因为反叛心态,简直就是冲着父母的软肋来的,其实,小朋友也有脾气,也有喜怒哀乐,所以他们有时表现出不喜欢,并不是为了要与大人作对,而是表达自己的情绪。

表达情绪这件事,其实没有错。我们只听到小孩子哭泣,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很低幼,不懂得用文字来表达情绪,所以才只能以哭喊声来表达。到了幼儿时期,他们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的词汇比较多,就更能够告诉你他们的心情如何。
我们也要知道,不是每个小孩的表达能力都这么好。有时当他们急着要表达心情的时候,大人又没有耐心聆听,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他们不想表达,因为不管说什么,大人都不会给予理解、也不愿意聆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深。
为人师长
身为父母者老师,并不只是塑造他们,而是给予他们想要的养分,让他们成长。我们更多是扮演园丁的角色,这棵植物需要阳光与水分,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晒晒阳光,在对的时间浇水,并且为他们施肥。他们获得了足够的养分之后,就会努力地向上生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生出很多旁枝,有时候垂下来或者被折断了,那我们只能帮他们把折断的部分包扎起来,再继续往更高的方向成长。
有许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就是他们的附属品,孩子的好与坏就是反映家长的成与败。可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闪烁点,也会有值得我们鼓励的地方。我们判断孩子的方法,若更趋向于他们的成就,就会忽略他们的成长过程,因为我们只是期待着他们结出来的果子。欣赏一棵植物,又怎能只专注于果子而已?在成长过程中多长一片叶子,在阳光底下的翠绿,都是值得去欣赏的。
欣赏孩子的角度,也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我们如果连自己的小孩都没有给予适当的赞许,又怎能期待别人发现他们的好?“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与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必修的课。父母就是每天慢慢学会怎么跟孩子沟通、讲道理、如何称赞孩子、如何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正如每一个父母。孩子不是一辈子都属于我们的,他们也有自己想要发展的地方、会有目标和理想,当孩子长大成人,我们就会放手,让他们游向要去的方向。所以,我们都只是陪伴,然后在背后默默看着他们。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为家打开一扇门,点亮一盏灯,让他们沿着光线回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