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演艺术,一直有许多的好奇,精湛的演技和感染力是怎么训练的?演员怎么做到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自如?即兴是什么意思,是大量灵感不由自主的涌现吗?哭,真的要有眼泪吗?
最近参加了由本地知名L导演指导的训练工作坊,打破我对表演这件事的理解和想象。首先,学表演绝对是体力活,要有足够的体力,还要对自己的肢体有着高度的自觉和敏感。

“表演这件事,其实是不自然的。”导演的这句话,还没开始就让我愣了一下。演技精湛的演员,哪个不是让人觉得人如其角,严丝合缝,但一点也没有不自然啊。
训练没有太困难,都是游戏式的。但每次下场学习,才知道。真的是不自然!
导演说,想象你在寒冷的天气,顶着超级大风出门,从舞台后方走到台前。好吧,没有任何外在环境条件(现场没有大风,一点也不冷),凭空想象要做到被冷风刮得东歪西倒,还要往前移动,就得做出合适(合理未必合适)的动作。同时还不能挡着/捂着脸(曾经被冷风劈头刮过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用手为脸挡风,合理但不合适),得让观众看到你的表情,否则演什么呢?
很难想象?换一个场景——在月球上走路,不难吧?要给人(而不是自己觉得)在月球轻飘飘的感觉,就要放慢肢体的动作,同时还要保持无重力的均速感。(平时不锻炼,这时就觉得腿脚和关节都很难控制。)
动作最重要
回到现实地球的舞台上,表演不能单单只靠个内心想象去完成(观众看不到你在想什么),而是通过肢体和声音的各种表现,让观众接收你丢出去的信息,同时觉得你的表演很自然,这本身就是通过不自然设计出来的自然而然。在生活上,自以为很自然的表情动作,搬到舞台上必须要有适度的放大(不自然,但又不能过大),同时还要兼具视觉/形体/线条上的美感。
情感呢?说来也奇怪,玩了几次后,觉得只要肢体和声音的设计做到位了,情感有点自然而然被带进去。反而事先蕴酿想象出来的情感或情节,上场时却一片空白,找不到动作。
“表演,可以是一场游戏。人的状态是多变的,与其想着要按照模子去套着做,不一定做得到。表演,都是假的,只要顺着去玩和享受,会比你原来中容易处理。”导演又来一句。
和人生还挺像。只不过,现实生活和舞台相反,你越想藏的情绪,会被看人得愈清楚。
课,还在继续。